Thursday, October 1, 2020

第三十五盤


01本師成佛與打七

02生命科學及死亡

03中陰和入胎

04住胎與成長

05七支坐法

06體操與入定方法

07入定福德智慧

08安那般那六妙門

09龍樹及概論

10定境分析

11止觀詳講與定境

12羅什法師

13四禪與氣脈

14般舟三昧與氣脈

15韓愈李翱

16張商英開悟

16

17達磨四句

18德山與曾參悟道

19馬祖及朱元璋

20靈光獨耀四偈

21一二禪境界

22見戒禁取見

23三四禪境界

24八定的修持

25達磨祖師

26參話頭

27克勤禪師

28峨眉山閉關

29輕安和靜坐經驗

30光厚和洪部長

31唯識和中觀

32中觀與八識

33現量比量非量

34密宗修法及唱念

35八識頌

36洪醫師報告

37楞嚴經真心

38楞嚴世界成立

39楞嚴經總結

40教育和希望

 

 

 

 


肉包子打狗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很寧靜順著自己出入息念,一口氣念,譬如說大聲念,南無……假使短念的話,有好多種方法,你們慢慢體會,慢慢去體會,一時我講不完,南無阿彌陀佛(師示範)……你沒有計算吧,我剛才只一口氣念了數聲,中間不准呼吸哦,這口氣念完了,不管念南無,曉得自己氣沒有了,嘴巴一閉不要吸氣哦,心也跟著沒有雜念寧靜下來,它自然會呼吸,就是安那般那出入息了。自然呼吸,呼吸充滿了,氣充滿了,念頭雜念就來了,跟著就念,把雜念、這個念法我們叫做肉包子打狗,狗就是我們的雜念。雜念一來,肉包子就阿彌陀佛,碰,一打,那個狗就吃肉包子了,就把狗吃掉了,雜念就沒有了。

 

先要靜下來,四顧無人、旁邊人也忘掉了,南無阿彌陀佛……什麼都沒有,念頭自然空了麼,不過大聲念要出聲念,金剛念誦就是密宗唸咒子的方法了,好像有個人條子寫給我,要我什麼多傳幾個咒子啊,哎呀,不要貪心了,你只要一聲佛號你就成佛了,要咒子幹什麼?咒者,咒也,你唸咒子,格老子、格老子…你念下去那不是咒麼,咒人嘛,不要咒子了。

 

金剛念」,所謂金剛念誦,注意啊,你們修密宗的大概,上師給你灌頂、教了沒有,金剛念是嘴唇不動、牙齒不准動,嘴巴微張開,舌頭在彈動,這個方法修好了,就是真正的,你們學什麼氣功、這個比什麼氣功都厲害,就是真正安那般那。這個聲音發的是從丹田,就是上來,一直到頂,中脈的,就把他震開了中脈的方法,金剛念誦,記住哦,嘴唇牙齒不動,一口氣一口氣念,你看所以假使說,有修行這幾個喇嘛、和尚,我們坐在一起、一念,一個人在外面一聽到就會站住了,給這個音聲會定住了,心裡雜念煩惱會清淨了,業障真會消了,南無阿彌陀佛,……(示範)嘴唇沒有動哦,牙齒不准動哦,舌頭裡頭,自己兩個耳朵不聽外面,回轉聽自己聲音,觀音哦,兩個耳朵眼睛不看外面,返照自己的心聲哦,心的聲音啦,身體打坐、聽音,南無阿彌陀佛…(師示範)一口氣,我中間臨時換了一口氣,因為太累了,臨時換,這是偷巧,你看我在中間阿、嘴巴馬上,金剛,把嘴巴一閉,鼻子把氣換過來了,南無阿彌陀佛…(師示範),愈念,你氣愈長,你命愈長,無量壽光佛,不是假的哦,這看到沒有,來,你給我倆來(指在座眾),你不是佛學很好嗎,不好,就好好去修哦,連我都修,你還不修,就這樣,你不要輕視了它,所以大聲念微聲念,自己耳朵修觀音法門,不聽外面聲音,回轉來聽內在自己念佛的聲音,越聽越定,進入念佛三昧,眼睛也不外看了,這個聲音只有自己聽到,別人聽不到,微聲念,還是一口氣一口氣,微,這個聲音微的只有自己聽到,慢慢聽到心聲,最後就配合觀音法門,「返聞聞自性、性成…」這就是密宗,你們跑西藏學密宗,現在有幾個有修持我也不知道,我都傳給你們了、一點都不秘密,什麼秘密到我手裡就不秘密了,

 

」人家常常問呀,南老師,我說,我不是老師,我是誠懇真話,我說道是天下的公道,不屬於我的啊,我不過先知道了,我轉告給你就是了,不能有私心的,私心不叫道,道是天下的公道,這樣懂了吧。

 

念佛、微聲念、還有一個念,「瑜伽念」,就是《瑜伽師第論》瑜伽念,既不出聲也不微聲,心裡頭念頭在念,耳朵回轉來聽心裡頭那個念頭,眼睛回轉來、六根都回轉來,所以《楞嚴經》你翻開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把念佛到修成開悟成佛之路,三、四個步驟都告訴你了。

 

第一步,大勢至菩薩告訴你,「都攝六根」一句話,都攝六根,「都」就是攏總,把你眼睛回轉來、耳朵回轉來,心裡不要亂想,通通在念佛的身心上面,「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什麼叫淨念?你唸唸念,念到後來雜念沒有了,念佛這一念也沒有了,沒有了就沒有念,空靈的,這個空靈這一念就是唯心淨土。心就靜了,你如果這個上面就定下去,就是念佛三昧了,如果有一點念頭,一動你心就又念佛,南無阿彌陀佛……我現在念出聲音給你聽哦,這個心念是不念出聲音的,心裡頭念出聲音,阿彌陀佛…念到了,「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對了。「淨念相繼」,這個淨,不是清靜的靜,乾乾淨淨那個淨,就是淨土的淨,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把所有的密法都傳給你了,

 

念佛,好,咱們燈光關了,看佛光接引全堂一起念佛,念一堂很短時間試試看,收攝身心,現在我們不照規矩,也沒有打引磬,也沒有維那,我一開始,隨便你們什麼時間跟上來,也許中間我就停了,你們就念下去,可憐可憐我的喉嚨,慈悲一點啊,收攝身心坐好,不一定合掌,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師領)……這不是禪嗎?這不是淨土嗎?淨土、禪,一切三昧皆無差別,不二法門,好好修去,而且這還告訴你,你們有沒有自己的感應,自己都知道,不要以為有個特別感應,內心清淨是最大的感應,念佛,你看密宗,你們有人寫條子給我,希望傳,曉得我是什麼密宗的、所有都是大阿闍黎,受過這個灌頂戒,我從來不談密宗,顯教懂了就是密宗,你要傳咒子,我告訴你呀,所有的咒子,所有……不管日本的東密,西藏的密宗,所有的咒子集中起來,最大的咒子就是普賢金剛薩多的根本咒,他早就成佛了,這是密宗所講的金剛薩多,他的咒語就是一切咒的根本,只有三個字,三個音,嗡、啊、吽,(老師示範)這是普賢如來根本咒,

 

」是頭部音,假使你今天傷風感冒頭痛了,一個人修行沒有藥,感冒,嗡啊吽,用頭部的音念,譬如念六字大明咒,ong,ma,ni,ba,mi,hong,你們光聽哦,這個時候只能用耳朵了,不要再看我,沒有用哦,不專一就學不懂了,頭部「嗡」部的音,ong,ma,ni,ba,mi,hong,這是頭部音,「嗡」這一部的音,

」胸部的音,ong,ma,ni,ba,mi,hong,這個時候眼睛看虛空藏,前面人也好,牆壁也好,不曉得,都空了,ong,ma,ni,ba,mi,hong,念阿彌陀佛也是這樣,這是「阿」部的音,

」丹田音,ong,ma,ni,ba,mi,hong,這個時候的安那般那呼吸氣,等於丹田直到喉這裡,例如ong,ma,ni,ba,mi,hong,如果念佛,南無阿彌陀佛,這是吽部的音。

 

你懂了這個,一切修持都有了,也就是觀音法門。好好念去,諸位小兄弟們、小妹妹們,好好修持去吧。所謂軟修法門、唱念,我們上課堂,有時候唱念早課晚課,尤其我們學佛的,記住兩句話,你們至少看過劉備在白帝城托孤,這曉得吧,應該知道,把兒子阿斗托給諸葛亮,然後告訴自己的兒子「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你不要看劉備以為是英雄打天下的老粗啊,劉備曹操孫權,書都讀得很好啊,那個江東劉表在三國時代專門研究《易經》的,易學大師啊,因為古代這些人都是文武雙全,所以小說上寫關公喜歡看《春秋》,《春秋》是最難懂的一本經書啊,孔子的著作。所以關老爺看兵書,不是看兵書,讀《春秋》,他是研究《春秋》的專家。中國古代是文武合一的,許多大元帥都是文人,學問都很好的,不像後代,後代倒文是文、武是武分開了。

 

所以劉備臨死以前,吩咐兒子,「莫以善小而不為」,不要認為一件小善的事情不去做啊,好像我們出家早晚功課,那個唱念隨便敲一敲,木魚打一打,有什麼關係阿,就有關係,「莫以惡小而為之」,不要認為這個小小的壞事小規矩馬馬虎虎,甚至穿個鞋子走在路上,隨便這麼一甩,吊兒郎當的那個樣子,威儀不整,以為這個是小事哦,不行的哦,你看一個打天下搞政治的都懂這個道理,積小就能成多阿,累積起來就不得了,「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早晚功課,你看由維那引磬「叮」一敲開始,然後舉腔,「南……」一路下來,最後,(師敲一記)大家站在那裡。不過現在早晚功課有些、這一點不太合法,一敲完了,大家準備下殿了,實際上,早晚功課最後念完了,這個犍槌就等於我們禪堂這個香板,大家當時一靜,站在當場。你看一路念下來,那麼多,如果全堂做完了,一堂功課差不多五十分,一個鐘頭阿,最後念完了,就站在那裡一定,就這個境界啊!

 

處處是佛法,隨處是道場,不要輕視了,不要輕視了,而且修行的道理,隨時要拿一個香板,拿一個鞭子打自己的,要鞭策自己,你們都學過,佛學院,懈怠是不行的,懶惰更嚴重,所以你們都會講,應該比我還會,懶惰是很嚴重,懈怠不算懶惰,懈怠等於我們現在講馬虎一點,不徹底、馬虎一點,這就懈、鬆懈,「懈怠」兩個字,對阿,佛經上講,這是古文,鬆懈,鬆了叫懈,怠慢,怠了就我慢,覺得我不在乎這個,「我慢」就起來了,所以合起來叫「懈怠」,鬆懈、我慢就來了,不可以,不是哪個規定不可以,

 

我們學佛是自修,自己返照自己、鞭策自己,拿鞭子打自己,要求自己不是要求他人,要求他人倒要寬鬆一點點,要求自己是一點不能寬鬆,這就是儒釋道中國文化最嚴重的地方,所以,嚴以責己、寬以待人,儒家道理就是菩薩戒啊,責備自己非常嚴格,要求人家比較寬大,嚴以責己寬以待人,這就是佛法道理。所以我經常說,儒家、理學家就是佛家的律宗,理學家儒家、孔孟之道就是佛家的律宗。老子莊子就是佛家的禪宗。風流瀟灑很解脫不在乎,這三家合起來是這麼一個規範,這個道理使大家瞭解,

 

另外,我們繼續上午講的問題。中觀大概也提了一下,中觀正見,唯識大概也提了,現在回到我們的本題了,本題是什麼?就是我們五天以前開始,我們這一次叫做,不要忘記哦,昨天朱醫師也提過,我們這一次叫做「生命科學與禪修實踐研究」。這不是隨便講的,既然講到把宗教、佛教,儒家道家統統拿進來,研究一個生命科學的、據我們大家所瞭解的,佛家、儒家、道家甚至佛教的密宗、顯教,大概的大概都介紹了一下,唯識那麼科學、講的那麼好,

 

阿賴耶識

有個大問題出來了,玄奘法師在第八阿賴耶識的規矩頌,我們先討論《成唯識論》,大家有些外行,跟你們講起來太麻煩啦,就拿玄奘法師《八識規矩頌》的第八阿賴耶識的話,第八阿賴耶識上午我也介紹過了,就是宇宙生命、我們的根本。第八阿賴耶識第一首偈子,第一首偈子,「浩浩三藏不可窮,淵深七浪境為風,受熏持種根身器,去後來先做主公」。就是大家要找的自己這個生命根本,在沒有明白、沒有大徹大悟、沒有證得成佛境界,成佛了,這個阿賴耶識轉變了,所以阿賴耶也有個名字:叫異熟識,因果報應,三世因果,六道輪迴都包含,這個功能天堂地獄都包含在內,那麼這個除了成佛才轉了,變成大圓鏡智,在凡夫境界,都屬於阿賴耶識。

 

「浩浩三藏不可窮」,浩浩是形容詞,等於我們講佛經,浩浩像大海一樣,形容三藏,這個三藏不是講經、律、論,講第八阿賴耶識它的功能。比如現在科學講功能,功能,是唐代佛教裡頭翻經創立的名詞,現在自然科學也用了,阿賴耶識的功能,三藏:「能藏、所藏、執藏」,什麼叫「藏」,生命功能像一個寶庫一樣,它有無比、那個核子發電廠的那個電源,它的能力、它的寶藏,它的能力無窮無盡,所以叫「藏」,「藏」在哪裡?寶庫「能藏」它的功能,「所藏」所包含的東西太多太多,「執藏」而且自己抓得很緊,所以叫「三藏」,叫阿賴耶識。

 

「浩浩三藏不可窮」啊,不可思議,以普通的智慧、不到了大智慧成佛境界,想瞭解生命功能、宇宙萬有同我們的生命功能,根本就不可能。

「淵深七浪境為風」這一句話,玄奘法師根據《楞伽經》來講的,它像大海裡波浪一樣,你這句話就注意了,他說我們這個本來的生命啊,就像大海,你看大海,颱風一來,外境界一動起了大颱風,波浪,你說波浪起的這樣動,我們為什麼有地震呢,地球上也是起了波浪,地大起的波浪,所以發生地震。

 

因為這個地球,有一天翻過來,現在科學家都在擔心,擔心這個地球快要翻轉了,翻轉,北極的冰山一化了,現在北極的冰山。所以地球上的熱度增得很快哦,大家、科學家擔心地球要毀滅了。毀滅我們很簡單,不到一秒鐘,我們生命,不要吃安眠藥,就已經沒有了。極地的冰山慢慢在融化,海水、四大海水在成長,漲了以後將來「噗隆」一個翻身,我們都在下面變蝦子阿、魚啊、鱉阿,下面的魚蝦是翻上來了。你看海洋,海洋裡頭深海裡翻上來,就是今天的喜馬拉雅山。這還是小的災難、劫難、不是大劫哦!佛早幾千年以前都說過了。現在自然科學擔心,這個是會來的哦。不過不是明天、不要緊阿。大家回家還有時間,放心。

 

你看這個大海、風浪那麼大的時候,你說最深的深海、有動過沒有?還是沒有動哦。大海的波浪可以把大輪船、油輪都可以翻了,但是最深的深海、還是沒有動哦。上升到這裡,這是海洋學了,要科學、就要戴上氧氣,深入到海底去觀察。

 

所以這個上面,下面風浪多一點,再到上面大風浪,大風浪外面的表皮上那個水花、小浪,那個分開就是前五識,大風浪的中心就是第六意識,第七識是海洋中心起來那個柱子,

 

大颱風怎麼來的阿?你看中國的莊子一句話,「颶風起於萍末」,大風、怎麼講颶風?當我們夏天站在水邊一看,水上有浮萍,忽然這個浮萍動了,搖了幾下,就看到一股力量,一股氣就在浮萍的下面「噓」上來,上來就轉動輪迴,轉……越滾越大,轉到天空就形成了颶風,所以,颶風起於萍末。我們做人也一樣,坐在這裡,小小一個念頭、你覺得不注意,不注意就形成了做大壞事了,所以,不要以小善而不為,不要以惡小而為之。所以海洋的中心就起來了,那麼起來就形成了。所以,「淵深七浪」,就形成我執,每個人的我相,由第七識末那識到第六意識前五識,都是這個根根上來。所以阿賴耶「淵深七浪境為風」。

 

外境界、物質外界影響心理,心理又影響了外界,這個禪堂怎麼蓋起來的阿,老和尚動了念頭了、心理,李居士肯做功德了,兩個念頭一動,拿錢、老和尚來蓋,天天蓋就蓋起來。

 

外境一動,「淵深七浪境為風」,這一股風一扇,波浪更大,浪更大、風更凶,越凶越大、越大越凶,這個世界、身心就這樣來的。「淵深七浪境為風」,這一來了以後,生命第八阿賴耶識受熏持種根身器,就變成身體,根、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就是腦筋,器、就是物質世界,這個地球、這個虛空。所以人的生命跟這個宇宙是一體,都是阿賴耶識演變出來的,

 

去後來先作主公」,投胎,第一個先來是阿賴耶識,所以自己不知道,第六意識迷糊的,昏迷、一片無明,死的時候,第六意識人先不知道了,死了昏迷過去了,阿賴耶識的功能最後才離開這個肉體,「去後來先作主公」,這些都講了。

 

山河大地  心物一元

好、問題,佛法,有一個東西,你既然講自性本來清淨圓明,對不對?為什麼會這一動,動出來山河大地?等於我們要問你上帝真多餘,你說上帝創造了世界,創造了世界怎麼創造的那麼差勁,很複雜啊,有白天也有夜裡,生了又要死,你這個上帝一天吃飽了飯沒有事搞空事麼,如果你創造一個世界只有白天、不需要有夜裡,什麼發明電力呀,電燈公司呀都用不著了麼,你這個上帝造人,我以前常給他們說笑話,你說人是上帝造,你那個上帝呀莫名其妙,都造錯了,人就造錯了。我年輕就講人怎麼造錯了阿,眼睛生錯了,生一個前面、生一個後面,免得出車禍。鼻子造錯了,倒轉來,牙刷啦筷子啦就可以進去呀!嘴巴也造錯了,造在頭頂上,要吃飯,咚,倒進去,一下子就完了麼。耳朵也造錯了,造一雙足底心,下面也聽得見。而且前面造了那麼多,後面一片什麼都沒有?你那個上帝還要給我做徒弟。

 

嘿,這是笑話,這個世界怎麼那麼……那麼既然清淨圓明,為什麼變出世界與眾生來呢?為什麼要變?你查遍了佛學,管你講什麼,這些問題、物質世界、心物一元功能在哪兒?在《楞嚴經》上。

 

剛才我師兄說,我這一趟來專問你一個問題,四川有人講,有些學者講《楞嚴經》是假的,中國人造的。他很不平,當然要問我,我跑來,他剛剛還講《楞嚴經》是不是假的,怎麼假的,佛說的麼?這個問題我等下會講到。當然是佛說的,只有《楞嚴經》才把心物一元跟科學結合起來,六根可以並用,尤其懂了唯識的道理,前五識第六意識都可以擺在明瞭的現量境,假使現量境靈靈明明,一念清淨是萬象皆知的。

 

漸修  頓悟

譬如說,大家都曉得禪宗南能北秀都是五祖的得法弟子,南方六祖慧能禪師,北秀是北方神秀禪師,實際上兩個人見地頓漸各有不同,得法的道理是一個。這個所謂南能北秀,神秀這一派走漸修的路子,如來禪;南能走頓修的路子,祖師禪。這個作風,所謂祖師禪、如來禪,教育法上的不同,一個是差不多偏重於漸修,一個是偏重於頓悟。

 

頓悟裡頭又有不同,

一種是用世間法最通俗最奇言妙語,一句話,偶然碰上的最奇怪的話,突然出來、恍然悟道;

一種是從有意義的話而證悟。

 

譬如他們倆師兄弟,神秀後來在北方,真正的佛教在唐代影響一代的文化,能夠時興,神秀的功勞老實講不亞於六祖慧能,甚至也可以說比慧能六祖功勞還大。對佛教界,因為神秀的禪,由教理而走漸修的路子,使一般知識分子、士大夫階級包括這些皇帝們容易接受,

 

譬如神秀在唐高宗武則天的丈夫手裡,一直到武則天的階段,都是影響朝廷很大的,影響一個當政的政權朝廷那麼大,當然對社會佛教的風氣影響就大,這個時候六祖慧能儘管了不起,所影響民間社會是單線的慢慢上來。這要客觀的研究佛教的發展史,這個禪宗的發展史要搞清楚,不然一般、我看寫了很多……這個關鍵沒有弄清楚。

 

那麼現在我們重點不是研究學術。我們是講,我們很現實、禪堂上很現實,要講對我們的修持成就立刻有幫助的,那麼這個我們要瞭解,他倆師兄弟作的偈子都同樣有用處的,剛才叫大家靜坐,坐儘管坐,要六根並用,前五識同第六意識提到唯識所講的現量境界,什麼叫現量境,拿禪宗說,「當下即是」,就是現在這個樣子,不要另外用心去找個什麼道,道理在哪裡?神秀講的「身是菩提樹」,諸位現在坐在這裡,寂然不動,毗盧遮那佛七支坐法,身體都不動了,「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既不空、也不有,既不壓念頭、也不故意起念頭,耳朵也聽得見、眼睛也看得見,統統都現成麼,本來現成麼,「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如果有其他雜亂煩惱來,丟了就是。「知幻即離、不假方便、離幻即覺、本無次第」。這就是掃把,有一個念頭來,就把它丟開了,像一個明鏡一樣,一點灰塵都不沾上,假設在現量境界上,你耳朵也聽得見、眼睛也看得見,手也能夠動,不是很好嗎?「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漸修用功,這個路子沒有錯阿,乃至行住坐臥之間如此修去。所以師傅五祖一看到,你看六祖壇經怎麼講?五祖一看到這個偈子,照此大家照此修行就行了、必有成就,師傅講得對阿,這是漸修之路,一定有成就阿。你不能說神秀後來晚年還只停留在這裡。

 

那麼反過來,六祖當時所瞭解的,他是有意地針對這一首,漸修不免著相,他要破漸修的著相,因此他寫道:「菩提本無樹」四大皆空麼,此身也沒有,「明鏡亦非台」,所謂有個心有個清淨、有個空,把這個清淨空抓得牢牢的,那不是不對了,變成有了,所以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本來清淨,「何處惹塵埃」。一切音聲過來,一切動作過來,有什麼沾住呢?

 

譬如我們外地來的許多同學,今天晚上同我們一起到那個那個南普陀那個大樓,大樓叫什麼樓我也不知道,可以叫它花花樓、那麼漂亮的,那麼好的素菜阿,吃了,現在在哪裡?素菜到哪裡去了?「本來無一物」,沒有吃過素菜,都沒有了,素菜到八個鐘頭以後變出另外一樣東西來,一點都不好,葷的素的也一樣麼,「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兩個是一樣的呀。我講這一番話叫你們、現在我儘管……我是為了趕時間,為了你們而趕時間,不是為我趕時間,因為只有今天晚上,明天……偶然相聚在一起呀,明天晚上也許本人坐上鳥背就呼……飛走了,就是這樣如夢如幻,沒有什麼了不起,那麼你說如夢如幻有什麼悲哀呀?「因緣會聚時,果報還自受」,還是有一天又碰到你們,老師、老師長、老師短,老師早、老師好、老師不得了、老師死不了,然後叫半天,還不是會碰見,即使這一生碰不見,他生來世又撞到,好像這個傢伙我見過的呀,你也覺得好像見過的呀,就是這樣一回事。

 

所以你們聽儘管聽、坐儘管坐,坐坐聽聽、聽聽坐坐,了無妨礙,「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不要要聽的時候眼睛瞪起,像那個貓抓老鼠一樣,瞪著那個老鼠洞,目睛不瞬,你們講參話頭怎麼參的,這幾句話是黃龍南禪師告訴你們用功參話頭,怎麼參?他形容的:如「靈貓捕鼠、四足據地」,靈貓捕鼠,黃龍南禪師告訴你們用功參話頭,你看這個形容得多好,靈貓捕鼠,那個好的貓抓老鼠的時候,過來兩個眼睛瞪著那個老鼠洞,靈貓捕鼠、手腳據地,四隻腳踏在地板上,動都不動,看到那個老鼠眼睛、目睛不瞬,這個眼睛是歪都不歪、兩邊都不瞟的,目睛不瞬、四足據地,目睛不瞬、首尾一直,那個貓抓老鼠,那個身體端端正正,尾巴翹起來,準備老鼠一出來一把就抓住,你們要用功,念佛、參話頭,就要這樣的精神,對了、這個時候你如果呢,這樣一……四面八方都聽到的哦,貓抓老鼠那個時候,一點聲響它都清楚,一點、它敏感極了,所以快的很,因此告訴你們現在我講話,不會妨礙你們,你們去試試看,就當場給你試驗。

 

晚上講到唯識瑜伽,我們自性本來清淨圓明,為什麼會生出宇宙萬有同這個物理世界,又變出一個人來,既然本來是佛,本來圓明為什麼要動,這一點唯識已經比其他的講的。其他的佛經,你看般若經一路講空,都是講形而上道,把形而下拉到形而上。形而下、形而上這兩個名詞搞清楚了沒有,搞清楚了吧?不然我講得很吃力耶,諸位菩薩、拜託慈悲一點、清楚了吧?清楚了。其他經典,什麼空啊……講的都是形而上,形而下的、所以唯識宗由形而上到達形而下,分析給你清清楚楚,再回到那個本來本體上去。

 

可是講得那麼清楚,這個物理世界同這個生命怎麼出來呀?要追尋這個問題,第一追尋《楞嚴經》,《楞嚴經》不是偽經哦,《楞嚴經》不是偽經(對老師兄說),你的信心,怎麼還聽他們?他是心理不平,所以四川跑出來很不平,聽到《楞嚴經》是偽經,我們老和尚都不高興到極點。所以跑來,他說要我打聽一下,《楞嚴經》不是偽經,是不是偽經?《楞嚴經》的經題怎麼念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