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27, 2020

第二十一盤

 

01本師成佛與打七

02生命科學及死亡

03中陰和入胎

04住胎與成長

05七支坐法

06體操與入定方法

07入定福德智慧

08安那般那六妙門

09龍樹及概論

10定境分析

11止觀詳講與定境

12羅什法師

13四禪與氣脈

14般舟三昧與氣脈

15韓愈李翱

16張商英開悟

16

17達磨四句

18德山與曾參悟道

19馬祖及朱元璋

20靈光獨耀四偈

21一二禪境界

22見戒禁取見

23三四禪境界

24八定的修持

25達磨祖師

26參話頭

27克勤禪師

28峨眉山閉關

29輕安和靜坐經驗

30光厚和洪部長

31唯識和中觀

32中觀與八識

33現量比量非量

34密宗修法及唱念

35八識頌

36洪醫師報告

37楞嚴經真心

38楞嚴世界成立

39楞嚴經總結

40教育和希望

 

 

 

 


三摩是三摩地,就是修定,現在彌勒菩薩很科學地給你分類,告訴你怎麼樣修定,加上我再來給它註解、補充,那麼以所有尋有伺等三地在上面,這個很重要,就是我們現在打坐起來。不是有個同學。今天我收到好多問題,都很囉嗦,問得都不過癮的,但是都是問題。我暫時擺在那裡沒有答,不過有個人已經問到「一念回機,便同本得」。這些問題我會答覆的,不要慌。不過你一念回機還是在有尋有伺裡頭,我說法講經不同哦,我也不是和尚不是法師,我頭上有發,不像你們沒發,不同。比我高一級,我也不是法師,我也不是居士,我是個跑江湖亂講的,人家不敢講,我什麼髒話,好話都敢說。

 

什麼叫有尋有伺?叫你們照佛學那個解釋了半天頭大了。尋和伺兩個字,唐代玄奘法師的翻譯,古代翻譯就是有覺有觀,「覺」字有覺,就是玄奘翻譯翻的「有尋」,有觀就是玄奘法師翻譯的「有伺」。那麼你們上佛學,這樣教學生就對了,可是教了半天,佛法還是佛法,他還是他,你還是你,屁用都沒有。

 

有尋有伺、有覺有觀是什麼意思呢?怎麼叫做有尋、有覺呢?譬如我們打坐啊,譬如啦,做功夫想念頭清淨,清淨不了,怎麼才能清淨啊,就在尋找,找這個插頭,插在那個清淨地方,所以有尋,等於我們晚上走夜路,後裡拿了個電筒,掉了一毛錢了,在哪裡,在哪裡,拿個電筒來找,這個叫有尋,找到了,這一塊錢在這裡,拿個電筒找到了,在這裡,在這裡,這個手電筒的光圈照到它不要動了,在這裡、在這裡,找到了,不要亂找了,這個就是「伺」的境界,這樣懂了吧,這樣聽懂了吧,我這個說法,叫做王大娘的說法,王大娘的裹腳布,又長又臭,不過有時候洗乾淨了蠻香的。

 

【四禪定】

那麼現在告訴我們,總標《瑜伽經》所謂四種,你講它是禪定,靜慮就是禪定,第二種叫解脫,第三種叫等持,什麼叫等持啊,你們學過佛學院同學都懂,定慧等持,所以有時候解釋「三昧」兩個字,你們講佛學就是定慧等持的意思,他有時候叫等持,不過進一步叫等至,平等的到達那個境界,

 

這包括了什麼內容呢,就是做功夫修行的內容。一,從生有尋有伺靜慮,這是第一步初禪,我們講修行要達到離生喜樂,舊的翻譯大家都曉得的,那麼我給你們解釋,真的功夫做到,身心可以分開了,因為達到身心可以有分離之感,而且有出離之想對於人世間啊,這個世俗越來越想離開了,而且在靜中,曉得這個思想、心理作用、精神作用,同生理兩個可以分開了,我們現在功夫不到,氣脈不通,什麼分不開哦,你講了半天,你道理講得再好,功夫做得再好,始終還在這個肉體的生理上轉,

 

你在肉體生理,你說我今天坐得非常好,空空洞洞,好清淨哦!佛法真好啊!好像道理什麼都懂了。我今天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老師,真好空的。我說你見鬼不是鬼,我看你見人不是人,我說你搞了半天,我並不是認為,你是真的,真的。可是你沒有加智慧,你搞了半天,現在你是個活人,所以你用功打坐,真正下來以後功不唐捐。既然用功,到了今天自然覺得心境空空,頭腦清淨,真的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有什麼了不起呀?一個人如果受了打擊,灰心了,你給他前面看,老兄,你認得我嗎?你到精神病院看看,你認得我嗎?不知道,他見爸爸不是爸爸,見媽媽不是媽媽,也得了道啊?那不過是偶然一個神經遲鈍的一個境界嘛。拿現在講,你功夫再好再清淨,一念不生,還是唯物的啊,還是生理上的變化作用,神經清淨了嘛。那麼請問,你到達這個境界,格老子請你坐在上面,我一把火給你燒了以後,你還清淨不清淨呢?就不知道囉,

 

所以今天的時代,不是那麼簡單,你隨便講,我一把火給你燒了,你儘管燒吧,不要說火到這裡燃不起來,就是燃得起來,燒了半天,我還是我,坐在這裡,雖然是個黑炭呢,黑炭還會講話,那我就相信你心物一元,不然你那個唯心,怎麼樣唯心的,我就告訴你是唯物的,你怎麼說呢,怎麼說呢,對不對?

 

所以你們注意,這一代的弘法就不同了,所以要從功夫上求證,所以離生喜樂,真有出離之感,這還是講活著身體喔!

 

到了第二,這時我要問問了,初禪離生喜樂,假使我們諸位同學有一個人修到這個程度,這個時候萬一時間來不及就走了,死了,會不會不要說到西方,沒有加上願力,不到西方極樂世界,你根據佛學,這個人修到初禪定離生喜樂,隨時在這個定中,現在死了,沒有加願力,說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佛學的道理,他的果報應該生在哪裡,說啊?這個不是居士們的,居士們不要幫忙。我是給我們理發部的青年同學們玩的,理了發的,初禪天在哪一天,對了,初禪天,鈔票在哪裡,我又要發獎金了,初禪天在哪一天,色界第一天也對了,欠到啊!慢慢來,色界第一天是什麼天,梵眾天梵輔天對不對,都答對了,

 

像我們大家,你們年輕人打坐修得蠻好,萬一現在等一秒鐘就走了,你到哪一天去呢?誰給你買飛機票的,你要去的,還是別人把你送去,還是要法師幫忙把你背上去,這是個問題。你就是修到了初禪天,死後是往生初禪天,一定會往生嗎?而色界的初禪天裡頭,除了打坐得到初禪定的人往生以外的話,還有人可以往生在那裡否?如果沒有啊,這個世界上得初禪果的,沒有幾個啊,那個天上人口太少了。

 

我們中國人口都十二億多,怎麼不遷移一點過去呢,趕快辦一個公文給梵眾天交涉,派個外交官去移民啊。我們有十二億,移個五千個過來也可以啊,能不能呢?這都是現代研究佛學的問題。

 

現在你們站在法師的立場,我站在一個普通人的立場,要請問你了,你不能說我亂問的啊,這是真實的。

 

你們說要禪宗參話頭,這個就是真話頭了,什麼叫話頭,還抱著一個念佛是誰,生從何處來,死向何處去,在那裡還啃那個死人的老骨頭,你啃通了,你跟不到時代。你不能幫忙這個歷史時代了,佛法是能夠救世的,我講的對不對啊?有沒有一點吹牛的道理啊?至少我那個牛肉可以賣牛肉麵的,雖然不能做牛排吃,賣牛肉麵沒有問題的。

 

在理論上先告訴你,所以說你們學佛注意這個,聞、思、修、慧,不要光聽佛學,照傳統的裝進來就算數,自己不加思考不加研究,所以要聞、思、研究。思就是研究,還要真正去實證就是修,所以聞了要思,思了真修去實驗,修是科學的實證,所以我叫做生命人生的科學實證,然後才得果位,成佛境界,大徹大悟。

 

【三界天人表】

所以我經常叫大家學佛先研究三界天人表,這個境界搞清楚。修天人境界,根據佛學的,怎麼樣會變成天人,凡夫,十善業道,對,十善業道,道德清淨,功德到了,不一定修禪定會變天人,對不對?他的業報是不是這樣,是這樣吧?講話肯定,是就是是,非就是非,不要試著看看,好像是,不穩定的就不要答覆,對!肯定是這樣。

 

那麼你大善人,所謂中陰死了就升天,能升哪一種天,根據什麼決定啊,根據什麼決定?講啊,不要膽子小嘛,你看所以變了女孩子了,變了女孩子就是這一點業報變了女孩子,「要說不說,萬喚千呼始出來,手抱琵琶半面遮」,就變成女孩子了。男孩子格老子,出來就出來,那答了就答了嘛。第二次沒有聽見再問一下,就來了就女孩子了,這業報就是這個樣子,我講的不是演戲,真的現身說法給你聽喔,業報就是這個樣。

 

所以常常有女居士做我的學生很辛苦的,越恭敬越挨我的罵,「老師,吃啊、吃啊」,我說,不吃、不吃,「還是吃一點,吃一點」,我說,怎麼那麼女孩子氣呢,纏綿,這就叫纏綿,一罵人罵光了完了,生了半天又落下來了,修一切善行,十善業報就生天,對不對?生哪個天,看你十善業報修的功德到什麼程度,為什麼修功德就能夠生天呢?

 

中國人有一句話,中國文學,外國人應該也有同樣的話,我還沒有學到。中國人「為善最樂」,做了一件善事,做了一件好事,自然心就會開了會快樂,做了一件不好的事,別人不知道,你心就會閉了不舒服的,所以叫做以善德。做了一件好事,養生陽氣,花一樣就展開了,所以真的大善呢,一定是天人的境界。那麼我們修行人修到禪定初禪呢?

 

大善人分兩種,一種是行為,就是要修行來,行為是分兩種哦,我們心裡內心思想就是心行,這個內心的思想表達在外面,就是普通的生活行為。他講十善業道是生活行為做到了人天的果報,那麼我們修行的或者出家的生活行為,不一定做到,在內心心理上做到了,跟生活行為做到差不多一樣,所以因此也可以生天,並不是學佛學禪的目的是為了生天,生天並非究竟之路,

 

這樣對不對,我這樣說,說得對不對,你們是老師哦,我是學生,真的不是跟你們客氣,我的真正理想辦一個學校,是每一個都是老師,如果我還活著,有一天也許實現,你今天有你的專長上來你做老師,我就下來坐在下面聽課,你問我們那些老同學,我在台北辦十方書院的時候,就是辦你們出家同學,我到處請老師來教,這個老師教算命,那個老師教針灸,這個老師教畫畫,都是我去請來的。那些老師請,我都給他跪下一拜送聘書,這個老師說,嘿!老師你怎麼,我說坐下,現在我不是你的老師,我是代表學生家長懇求您做老師,所以你也要受我一拜,不是我拜你,聘書給他,請來了以後上課,老師上,我坐在第一排聽,所以那些教拳的、教畫的,在我那裡教課很痛苦,因為我坐在那裡聽,他非教得如何,他教完了教不對了,下來,老師請過來,嘿!這點沒有對哦,講的不對哦,下次……,那是我跟他倆的事。

 

所以我是說,現在是真的請問你們,請對了沒有,講對了,老師批准了,好,你們諸位都是老師,不是只一個。你還回頭看人家,何必謙虛呢,學佛的不要講空話的,做學問的寫文章,寫論文出書,那都很容易,聰明一點都會,要真正真修實證的出幾個,先不要說成佛啊,出大阿羅漢,阿羅漢就是佛了,不要說什麼了不起,出一個初果羅漢,初禪做到就了不起了,也沒有初禪了,初腿吧,兩個腿坐到了,坐在那裡還可以不動的已經了不起了。佛學那麼高,《金剛經》說菩薩如何降伏其心,我常常說,如何降伏我腿呀,至少兩個腿修好了,沒有辦法的時候還可以賣一個火腿啊,做火腿去賣啊!

 

所以「禪」真修實證之路,少吹那些大牛了,「四禪八定」是共法,但是不管是走小乘的四果羅漢的修持,或者走大乘十地菩薩修持,佛法的中心,根本修證的功夫就在九次第定上面,我這個話負責任的哦,講錯了不只五百年做狐狸精喔,那就嚴重了,所以我不是怕你們給我判決罪行耶,自己的業報是受不了的啊。所以嚴重告訴你,為什麼再三講,

 

現在我們簡單回轉來,由開頭這一天告訴你們,怎麼修安那般那。這一條路最快,因為修安那般那,配上白骨觀,很容易轉變這個生理與心理,很容易打通了道家所講的奇經八脈達到成果,很容易做到了密宗所講的三脈七輪,氣脈一通了,心境身心轉變了,初禪、二禪、三禪、四禪,這是因不是果,然後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加上四定,容易證得果位。

 

這一生在這個時代,尤其是廿一世紀快要來了,我們在這個科學時代,內心反轉來,在生命科學上求證給大家看看,你少來吹牛啦,不要老是看剃了光頭跑去出家,出家了以後,不求一個證果有什麼用,那當然出家吃素的,天天吃果啊,水果啊,那是水果,靠不住的,有是真果,我們要證果。

 

所以初禪到了,經典上告訴你,剛才我們有師父答覆了,初禪生色界的初禪天,初禪天就是梵眾天梵輔天,就是生天,你初禪到了馬上生天嗎?不是,佛經有一點不給你交待清楚的,你把大小乘經論你查遍了,就是說你到了初禪、二禪境界,三禪四禪境界,你的身心的果報,那個境界同天人境界是一樣的!等於儒家講的「天人合一」。

 

【教理配合修持】

萬一你們都研究了佛學,真的修到了初禪,生了天人境界,天人境界最容易墮落,反是容易墮落,為什麼呢?福報大了就容易墮落。所以叫你們留意三界天人,越是天人境界越容易墮落。所以佛法講「富貴發心難,貧窮佈施難」,人在好的環境中,再不肯求上進了,所以講佛「以苦為師,以戒為師」,越苦的時候,還容易發心,好的環境不容易發心,所以天人境界有這樣可怕。所以講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是這一個初禪的色界天的,這個同等的福報,同等的並不是一定,至於生天不生天?是配合你心理作用的願力,這些教理不是光講理論,要配合自己修持反省觀察清楚。

 

現在我們前兩天大概給你講了安那般那的修證、打坐的修行、氣脈怎麼轉變身心。也給你們提出來了,一年變化什麼、第二年變化什麼、第十天怎麼變,都是真實的科學證據。我們採用了這些證據拿來給你看,你自己可以考查自己。你佛法再好修持再好,身心一點效果轉變沒有,等於那個醫生給你吃藥,感冒了聲音啞了,吃下去,吃了一個禮拜還是啞的,那個藥就是沒有用啊!所以你理多了,事實證不到是沒有用啊!

 

這幾天,我這個辛苦下來,這個意思給你們重新兜攏,大家搞清楚一點沒有?有沒有清楚一點了,這樣講,莫知樣!有啊,謝謝。如果有一個真瞭解了這個路線的道理,那麼生了初禪天到了色界就是色界天了,初步了,才能夠說超過了欲界。欲界裡頭是有五欲,人世間的欲,男女飲食。換句話說,你這一生,現在活到這個肉體修到初禪、二禪之間,不是假的,是真的可以斷除人間的煙、火、食了。至少是兩個大慾望,欲界裡頭,一個是飲食、吃,一個是男女關係,至少是有一個清淨了,男女關係更難斷,換句話人生就是兩種吃,這樣嚴重!以為講幾句佛法般若般若波羅密多,多個什麼?越修越多!要這樣瞭解清楚。

 

我們現在簡單講了,把前兩天解釋講到初禪。然後你看,根據彌勒菩薩這個經典給你說,第二禪到了什麼呢,二、從定生無尋無伺靜慮,就是我們舊的翻譯二禪,初禪叫「離生喜樂」對不對?二禪呢,叫什麼?對,你對了。你看,初禪為什麼加一個「」字,有出離之感,有分離之感,身心可以分離了,身心分離,譬如怎麼講呢?譬如我們身體生病了,發高燒了,要死了,我曉得自己要死...

 

【天皇悟  唉唷唉唷】

這裡就插過來一個禪宗公案了,又講到禪宗。天皇悟禪師,修行非常好。當他沒有悟道以前,給一個唐宋時代當廟子方丈,也同現在一樣,政府聘請他來做方丈,等於政府啊,那個時候不叫宗教局,也有管的,政府還管到他的,行政上管到他。地位呢?方丈還是超然的,可是他跟這個首長搞得不太好。

 

有一天首長,那個首長當然不對了,把這個天王悟禪師就丟到河裡去了。河裡就出一個蓮花,他坐在上面。把這個首長嚇壞了,又請回來,師父,懺悔罪過!這樣大的威力。

 

到了後來悟了道,天王悟禪師要走了,年齡也大了,生病了。躺在那裡很痛苦啊,唉唷!唉唷!這個徒弟侍者站在旁邊,師父啊!你輕一點好不好?他說,為什麼,他說,你看多少人皈依您啊,大家都崇拜您啊,您看您的當年威風,丟到河裡去,蓮花會給你撐住,大家曉得你有道,現在你病的,唉唷唉唷……給人家聽到,您丟臉我們也受不了。他說「這樣呀,這我痛嘛」,他說,痛嘛你輕一點叫嘛,這個很痛,唉唷,唉唷……還要叫輕一點,他說你曉不曉得啊,我唉唷唉唷是叫痛啊,這個徒弟講:當然知道啊,師父我也曉得你痛苦啊,他說,你曉不曉得,我在痛當中有一個完全不痛的呢?他說:那不知道。「你要不要知道我傳給你呢?」當然要知道,「好!聽到啊!噢喲,噢喲,噢喲……這個不痛的,你曉不曉得,唉唷,唉唷……那個痛的,噢喲,噢喲……這個不痛的,你懂不懂啊?」徒弟說當然不懂。不懂啊,坐起來,腿子一盤,枕頭一丟,再見走了!

 

這是什麼本事呀?你說他那個死的時候痛苦不痛苦,四大分離還是痛苦,唉唷,唉唷……,你說,他痛苦嘛,他要走就走,因為說沒有弟子能夠接他的法,沒有一個開悟的,所以臨死還說了這一個法...(此處一句圖像及聲音不清)

 

昨天講到張商英居士,那個做宰相的,原來反對佛後來開悟,張宰相臨死的時候,清清楚楚吩咐學生家裡的人,告訴你們《法華經》上,佛所說的,佛在說法,地下突然冒出了一個寶塔,塔裡頭坐了一個佛,叫「多寶如來」,突然塔的門打開了,叫釋迦牟尼佛進來,然後叫……,多寶如來給釋迦牟尼佛分半座,怎麼叫分半座,叫釋迦牟尼佛進來這個塔裡頭,自己退一半你坐,我們兩個一起坐,所以多寶如來與釋迦如來分半座。

 

在《法華經》裡頭的,那麼一般人看了這些神話,稀奇,當然信仰,有宗教信仰只有信,不敢想像,如果不走宗教信仰,完全是幻想的神話,對不對,是不是這樣?

 

張商英居士臨走了,吩咐家裡人,告訴你們,佛法沒有騙人的,他說《法華經》上說多寶如來與釋迦分半座,是真實的事哦,不是隨便講的,只講了這一句話,然後說我要走了,腿子一盤,枕頭一甩,自己拿起枕頭一丟,那個枕頭碰到窗子,房間裡的窗子,「碰」一聲,打了一個炸雷一樣,走了!

 

【人天眼目】

他是個居士喔,又做宰相、又是大居士、又是大禪師,所以很多宋代的大和尚死了以後,什麼東西都請他寫喔,要他給你留下來幾個字就是不得了。所以宋朝有個了不起的大禪宗祖師是圓悟勤,現在我們成都昭覺寺,清定法師在那裡做方丈的,現在是密宗道場,那個昭覺寺,圓悟勤禪師的大道場,圓悟勤禪師影響宋朝一代文化還得了,他的大弟子得法弟子大慧杲禪師,那提倡參話頭從那裡開始的,就是南宋末年末期了,快要到元朝了,

 

大慧杲禪師跟誰倆個關係有關係很好,跟岳飛兩個。大慧杲禪師名氣太大了,後來岳飛被殺,大慧杲禪師當然很不高興。秦檜就怕這個大慧杲大法師不同意,不得了。所以秦檜想辦法一邊殺岳飛,一邊把大慧杲禪師下放了。把他的文憑拿掉了,和尚的戒牒把他收了。無罪給他有罪,等於「四人幫」一樣,批鬥他,把他加上手銬,披上枷子,逼到下放到哪裡啊?他在杭州,下放到廣東。

 

大慧杲禪師為了岳飛這一案子,所以你看大慧杲的禪語錄,那個講得痛快啊。他說你們認為我出家人,出家人愛國家民族是應該的,那個語錄,大慧杲禪師,那是了不起的一代宗師。然後自己被綁起來,下放就下放。那個時候要走路喔!是個罪人喔,又從浙江杭州出發,下放到廣東來,下放到海南島多荒涼啊。他就走了,結果……,當然有警察公安人員在旁邊把他押解一起走了,他是個犯人,穿著犯人的衣服,和尚的文憑已經沒有了,這是秦檜老兄對他的,秦檜你們認識吧,我們以前的同學嘛,對不對?

 

大慧杲起解!這一下把秦檜嚇住了,出家在家的皈依弟子,他的弟子們跟他十萬人,「師父走,我們也跟著走」,一路送,這一路像我這樣七天,你看辦這個點心飲食已經是很忙了,一二十個人,你們同學都在忙,還有這裡萬石蓮寺的同學,你看幾十個天天做包子,那個大慧杲一路這個犯人,還有那麼多人跟他,一路上走那個吃怎麼辦呢,誰招呼啊?奇怪了,來個大肚子和尚,大家都有吃的,他不曉得哪裡來,所以大慧杲下放在廣東沒有幾年,後來岳飛這個案子一平反了,他又回到杭州。

 

為什麼講這一段呢?大慧杲的得法的師父是圓悟勤,就是現在昭覺寺的那個禪宗大師,圓悟勤死了以後,大慧杲還很年輕喔,已經開悟了,是圓悟勤得法弟子,他自己跑去找張商英,年輕的和尚來看張商英,張商英退休的宰相,地位很高在家裡,他來看,張商英出來接見,問他做什麼,他說我師父過世了,張商英當然知道這個,圓悟勤他們都很好,熟的,你師父走了,所以我來懇求相公給我師父寫一篇傳記,一定要你寫。

 

你們所以提問題,將來要做事學學人家這些大禪師們年輕的作風,

 

張商英看到他笑一笑,好啊,你要我替你師父寫哪篇,我問你,「你師父是了不起,大徹大悟的人,成就了的人,他有一隻眼睛在哪裡,你知道嗎?」他說,我知道啊,在哪裡啊?「在相公的筆頭下面」,在相公這支筆的筆尖上。張商英一聽笑了,好,你真好,當然我立刻寫了,

 

就是這樣,這個人天眼目就在相公的筆下了,就看你這篇文章怎麼寫了,一句話,沒有那麼多囉囉嗦嗦,也就是……,

 

所以我們把這些故事插進來,一邊說故事,一邊講修證的道理,把這幾天的大概的累積,都知道了,剛才是講到二禪,一個字之差,初禪是離生,身心有分離之感,有出離之感了,修到這個時候,那麼因為講到這個身心分離之感,所以引出來天皇悟這個禪師的公案,對不對?剛才我們這個邏輯是不是這樣,次序是不是這樣,為什麼我那麼問,那麼囉嗦呢?培訓,現在叫培訓,我們當年叫訓練,再過去一點叫教育,教育你們思考的頭腦,那麼有次序合邏輯,不要聽亂了,這懂了沒有,我這樣講對了沒有,我的次序有沒有亂,沒有,

 

回轉來了,二禪為什麼叫定生喜樂呢?所以初禪叫離生喜樂,到了二禪才是定生喜樂,才講定的境界,這是真正的「定」。所以真正得定的時候,身體的障礙,氣脈通了等等感覺,身體不覺障礙,只有樂的境界,心境的更喜,才夠得上定生喜樂。

 

這關鍵要注意的,這是歷代歷來不管經典上,或者後人註解上,沒有這樣詳細給你分析清楚的,告訴你道理的,這個經驗是如此,定生喜樂這一步,才談得到定生喜樂,你不要看到打起坐來,一念清淨了,空啊,這一點算定,這一點也算定。這一點練初禪以前的準備,但是也可以說,大徹大悟以前,同這一點也差不多,這個裡頭差別在智慧與定力的差別,太細、太細了,要這樣瞭解它。

 

【見思惑】

到了二禪,定生喜樂,我們初禪到二禪階段,以什麼為標準呢?如果拿小乘與大乘之間的這個學理,學理就是實際功夫經驗記錄下來的,以兩個大目標,見思惑減除了多少為標準,見思惑你們都學過,都背得來,考試都考出來的,對不對?我請問諸位,什麼是見惑?見惑有幾個,不要翻本子,嘴巴就答出來同我一樣,就亂吹吹出來。見惑有幾個啊?見惑,你不要根據《俱捨論》,普通講見惑有幾個,五個,哪五個?對對……「邪見、身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思惑呢,幾個?五個,「貪、嗔、癡、慢、疑」,都很簡單,這都是佛學最起碼根本的,但是也是修行最根本要知道的東西,你才可以打坐了。

 

我請問你,為什麼叫做見惑,這個是什麼意思,請你用現在最普通的話來講,什麼叫見惑?秘書長!“執著」,可以打個六十分啦,只打六十分,執著。什麼叫見惑,我叫你用普通話來講,秘書長答的完全對,但是,我還要叫他用最通俗的話,就是什麼叫見惑?“煩惱”,你還是五十九,五十九分,比秘書長還少一分。

 

我告訴你很簡單,你們出去說法,什麼?“見解的錯誤”,差不多,這個差不多,六十一分,好一點點,什麼叫見惑,我告訴你啊,我的不一定對,跟你講了你就清楚了,

 

「見」,佛學上所講見,在這個地方講見,楞嚴經上的見又不同啊!因為中國文字很簡單,你看我們的中文,世界上最複雜的東西。如果一個人真正認識中國字,兩千到三千個,學問大的不得了。不像外國文那麼困難。因為中國字有一個字,譬如說,我們中文一個「電」字,人都曉得電就這麼一回事,發亮的叫電燈,聽到聲音的叫電耳朵,廣播器叫電廣播器,可以坐的叫電椅,可以睡的叫電床,外文就不行了,每一個每一個都不同的名字。所以中文呢,有好處也有壞處。

 

這個見代表什麼?同楞嚴經的見,就是我們普通講,你不要固執你的「主觀成見」好不好,就是這個意思,自己那個意見,就是意見的「見」,有了意見了,主觀成見,所以我叫你普通是這個意思,並不是說你們諸位,什麼六十分、五十九、六十一,那是跟你開玩笑的。你們都答對了,不過你們太有學問了,講給有學問的人聽得懂,講給普通的人還距離很遠。要我這樣講,我喜歡把最高深的拉到最平凡,教育的目的是使不懂的人懂,不是講給那個懂的人好聽。這樣意思瞭解吧!所以見惑,就是主觀的成見很難拿掉,就是他講的執著,沒有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