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26, 2020

第十六盤

 

01本師成佛與打七

02生命科學及死亡

03中陰和入胎

04住胎與成長

05七支坐法

06體操與入定方法

07入定福德智慧

08安那般那六妙門

09龍樹及概論

10定境分析

11止觀詳講與定境

12羅什法師

13四禪與氣脈

14般舟三昧與氣脈

15韓愈李翱

16張商英開悟

16

17達磨四句

18德山與曾參悟道

19馬祖及朱元璋

20靈光獨耀四偈

21一二禪境界

22見戒禁取見

23三四禪境界

24八定的修持

25達磨祖師

26參話頭

27克勤禪師

28峨眉山閉關

29輕安和靜坐經驗

30光厚和洪部長

31唯識和中觀

32中觀與八識

33現量比量非量

34密宗修法及唱念

35八識頌

36洪醫師報告

37楞嚴經真心

38楞嚴世界成立

39楞嚴經總結

40教育和希望

 

 

 

 


所以很多咒語你不要問理由,不可以解釋。從音聲入道的道理就那麼玄妙,就有那麼大的威力,但是音聲本身是空的。

修行學佛是……所以菩薩還五明之學內明,反轉來內在的,這個是我叫他是生命科學。自然的科學在物質上,用自己的思想,利用物質向外面去……物理世界去追求真理求證它,這是自然科學家。

 

學佛這個生命的科學呢?它同自然科學不同,它是不用外面的物理世界的東西,反轉來回來用自己本身的官能,器官、五官功能,換句話,最大的功能,腦子。回來,腦子回來研究自己的腦子,心回轉來找自己的心。不要怕記不住,黑板上給你留下,等一下張開眼睛再抄,可以。所以罵你們的道理就在這一剎那,學會了這一點,記住這一下一罵,一輩子用不完的,這一聲罵你,所以有些老同學們,好多年不見面了,我看得很高興笑,他就很難過。走的時候告訴同學,老師沒有罵我了,他曉得我的作風,我還罵你看你看得起你,等到看不起你,準備打消了,天天看你笑,恭維你一頓。恭維人是埋人,把你活埋了,拿高帽子把你活埋了,最好了。

 

剛才講了……生命的科學要反回來求自己內心的,譬如道家,南宗的一個祖師張紫陽真人,道也通,佛也通,禪宗更高明,後來雍正選歷代的有成就的語錄,佛家、道家,雍正語錄就選了張紫陽。所以一般歷史學者搞不清楚,沒有學過這個,說雍正想學長生不老啊!也修道都沒有弄懂的。

 

張紫陽真人關於參禪的經驗靜坐,他有一首偈子、詩非常好,「心內觀心覓本心」,就是剛才講,回轉找自己的心,內在觀察自己的心。我們思想感覺作用,這個是心,心的作用。「心」不是心臟,這是個代名詞,現在所謂講腦、感覺、知覺,攏總的歸納起來叫「心」。這個本來功能在父母沒有生我們以前,沒有成胎以前,這個心究竟有沒有,是找這個。不是西洋哲學的講的心,西洋哲學講心,就是佛學講第六意識這個作用,已經有了腦筋,腦子裡思想的那個是第六意識,不是心的全體。

 

所以講這個心,是代表全體心。心內觀心覓本心,本來那個心在哪裡,就是原始的原始,沒有我這個腦子,沒有我這個身體,此心究竟存在哪裡。第二句話,現在打坐不是看黑板,年輕人,告訴過你,又不聽話了,就是這一點,太聰明,你知道吧,用聰明沒有用。第二句話,「心心俱絕見真心」,內在一切思想一切感覺,一切作用都休息了,都清淨下來了,慢慢俱絕,統統絕對的清淨了。絕對,像我們幾千年用,現在根據西洋文化來翻譯作,肯定的。以前我們不太喜歡講這個話,肯定、否定,西文邏輯的話。我們中國的邏輯是,絕對,否定,反對,這都根據《易經》來的,沒有關係怎麼用都可以,心心俱絕,絕對的、肯定的,每個妄心都停止了,感覺、知覺,都休息了。見真心,就可以見到自己那個真正根源那個本心的功能。

 

真心明徹通三界,如果你找到本心本性那個根本,明白了,悟了,真的證道了,不是理論上到,要身心投進去求證到了,就超越這個物理世界,超越三界之外,「真心明徹通三界,外道邪魔不敢侵」。鬼也好、魔也好、神也好,都不敢碰你。張紫陽非常有名的,他佛、道兩家都通的,一位成就的,所謂南宗道家南宗的祖師之一。「心內觀心覓本心,心心俱絕見真心」,都是這個心啊心……好幾個堆起來,「真明徹通三界,外道邪魔不敢侵」。

 

由昨天晚上起,用觀音法門,現在隨時……這裡是南普陀,還是體會他老人家所告訴我們的,他的方法經驗。從音聲而入道,是觀音法門。你看「碰」外面,「碰」一聲,我們自己這裡廚房,嘩啦,吵得很。每個音聲你都聽到,你看看都很清淨。如果你心裡不清淨,聽不見了。因為心裡空就聽見了,而聽見了也是空的。假使你心裡有個煩惱有個痛苦,有個東西擋住了,什麼都聽不見。「反聞聞自性」,觀音法門,觀音菩薩自己講,第一句,第二句怎麼講,「性成無上道」,反聞聞自性,本性的性,就是道在哪裡,道就在你那裡。不是在佛那裡,不在菩薩那裡,是你本心本性上面,性成無上之道。

 

這一念,把外面音聲這個現象不管,能聞之性本在這裡。能聞之性無聲、無臭、無相,本來如此嘛。唸唸清淨了,這個唸唸清淨,一路定下去,慢慢成功了就成了道。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尤其你們諸位年輕的師父們,如果參加了這一次,你覺得是上當也好,誠懇也好,好好體會幾天,不要在這幾天當中,你們生活太散慢,把社會上原來太散慢的習氣,帶到這一邊來,帶到禪堂裡來,那是很不應該,那對不起,你就不要在這裡應酬我,你愛去玩,趕快出去玩。這個位子要想修行的,想進來不可能的在外面的很多。

 

真到達了反聞聞自性,能聞之性,不要用心,本來在這裡,這個時候你體會一下,前天所講,安那般那一呼一吸,根本不管,也在不呼不吸上一念清淨了。真的一念清淨了,自然是不呼不吸了,所以叫「住息」。因此告訴你們,出入息,出入是兩個現象生滅法,重點是不出不入,那一念清淨,呼吸,彷彿一息停止了,自然的,這個才是息的境界。這個「息」的境界到達了,也就是念休息。

 

你們大家,我們這一代都很崇拜虛雲老和尚,禪宗。你看虛老的年譜,他原來在禪堂,高旻寺禪堂參禪。不過你注意,虛老也好,來果老和尚也好,年輕都是學道家入手的。後來虛老在禪堂參禪,那個時候他是參話頭的,後世的禪宗,怎麼開悟的?後來喝茶,茶杯打破,為什麼茶杯打破了開悟啦?觀音法門。杯子「啪」一聲,喔…原來是這個啊,就是,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不是話頭使他開悟的。虛老,抗戰時候在重慶做法會,我們都常在一起的,老師父,活了一百二十多歲過世,在江西雲居山,我在台灣。他還給我留下話來,這是講笑話。這些,重點不是管這些,是告訴你觀音法門的重要。(引磬聲)

 

佛法,《楞嚴經》也講心跟目,眼睛的作用。我們腦神經也好、心也好,一動念,第一個最厲害的,拿軍隊來講,尖兵,前鋒的部隊,尖兵最厲害就是眼睛動了。不動,像你們的眼睛打坐起來,開眼也好、閉眼也好,都很低視向下面看的,眼珠子,不對。下沉一片無明中,而且心思更亂。換句話說這個姿態,閉到眼睛,眼睛好像向下面看的那樣,就是後腦的視覺神經跟著向下拉,影響了大腦,反是不得安詳、不得清淨。

 

所以你開眼也好、閉眼也好,眼睛眼珠子平視,閉著眼皮沒有關係,你眼珠子也是平視。平平的不向上的,也不低下來,然後眼皮閉到,眼珠子擺正,不低下來,不向下,你自己體會一下,不向上,平正的。然後也忘記了眼睛,不看了,眼皮也關起來了。這個,腦子也好了,心也清淨了。如果眼珠子擺不好,低沉,向下看,不對,向上看也不對。擺正了,也不斜,左右不看,然後擺正眼皮子一關,閉攏來,眼珠子還是向前面看,然後不看了。

 

嘿嘿,你們說不看了,都看了,看什麼,眼皮子看了。眼皮子蓋到是看不到外面的現象,但是看到眼皮裡面模模糊糊的光影。你以為眼皮閉著,自己清醒的時候沒有看,看啊,看前面一片模模糊糊的光影。這個就不是眼球的作用囉,這是後腦視覺神經的反映。好,你就利用前面,所以大家眼鏡,戴眼鏡的最好是拿掉,拿掉了以後,你懂得這個法門,慢慢眼睛將來會好起來。

 

我再講一道,眼皮閉著,眼珠子擺正,不低視,也不上望,就平平的,眼珠子擺正眼皮閉著了,定住。這個「定」不是打坐的定,就是把眼球眼珠子定住,正的,然後不看了,當然沒有看,眼皮一直關起來。但是你不看嘛,真的看到前面白茫茫的,或者夜裡是黑洞洞的,你在看啊,不過大家不曉得看這個,這個你們學佛的注意,就是…尤其你佛學院的這些,教務長啊,了法、誠信,信不信,了不了,都不知道的名字好聽,這個就是十六特勝裡頭,內觀色。反轉來看自己,內視。不是眼球反過來,意識看到了,前面白茫茫一片,還不是在看。(十六特勝在小止觀以及袁了凡的《靜坐要訣》中有,大家可以參考,不知我說的對不對。錄者注

 

所以《楞嚴經》上佛問阿難,瞎子有沒有看啊,阿難說,瞎子當然不會看了,怎麼知道,佛說:「你錯了!怎麼不會看,瞎子看不到外面的色相,但是能看之性,是看到裡面黑洞洞的模糊的一片」,這個就是生理內在的有相的光明。你定在這個光明上,就是內觀色。在道家呢,這樣修,就是煉神,神光就定住了。

 

所以有位溫州居士叫薛國堯寫信問我,他大概學過密宗,密宗有個法門「看光」,兩個名稱,一個是托噶,看外色光。一個是徹切,看內色的光。在密宗是不得了,無上大法。我們當年不曉得磕了多少頭,拿了多少紅包,供養哈達一大堆,認為還…東選西選,了不起才傳一個法,等傳給我了以後,我覺得…哎!不過如此我早知道了。什麼密宗密法都在顯教上,顯密是不分的,都是理。理到了,事情就到,功夫就到。因為你智慧低,越弄得神秘,越稀奇,你越信仰,越信爺越可以帶領進入,智慧高的人,什麼是秘密?最秘密就是自己不瞭解自己,這個才是大秘密呢。父母沒有生我以前,我在哪裡,死了究竟有沒有東西,我的心究竟是什麼東西?是腦嗎,是心臟嗎,是腎臟嗎,搞不清楚,這個才是秘密。

 

所以托噶、徹切、看光,以中文翻譯來講,不是眼睛去看。剛才我告訴你,眼睛一閉,你看你們看到了沒有?沒有看到,看到了,裡面模糊一片光中,然後你眼珠子不動,就在自己內在的迷迷糊糊一片光中上,安然入定不是很舒服嗎,這就是內觀。佛法沒有來,密宗還沒有來,中國古代有沒有呢?我們自己固有文化,幾千年以前就有了,大家忘了本不知道,中國文化叫什麼,內視,內在的內,看東西視線的視,內視。所以道家「內視」之術這個法門,可以長生不老,煉神。但是,懂了這些還是方法,用這個方法,著手入門好極了。

 

拿佛法來講呢,在我們的大菩薩這位如來家裡講話,我要負責的,不然他要打耳光,我還吃不住。觀世音菩薩,昨天晚上用音聲下雨幫幫忙,現在我講的也是他的本事。他還有個名字,叫觀自在菩薩,就是他。你用眼睛這樣看光,一定住了還是,自己的,自己就在這裡。這個眼識神光一回轉來,一返照一內視,看得很清楚,什麼都沒有空空洞洞,你就在這個上面定下去。這就是觀自在的入門的方法。

 

當然不是究竟。究竟的觀自在,觀什麼呢?由這個道理再看,找到那個能觀的,原始的明心見性,最初那一點功能找到了,就是他的法門了,觀自在菩薩。慢慢你這個眼睛定住,回來內視返照,「照見五蘊皆空」,身心內外一切是空的,「度一切苦厄」,你們不是會念嗎,心經。所以觀自在菩薩「行深」,行,就是做功夫。你這樣深行去做,深了,功夫深了,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智慧開發了,自己內觀返照,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就得度了。

 

那麼他怕舍利子不相信,又講了,舍利子,我告訴你,是諸法空相。你這樣一返照了以後,你就曉得了,一切法,你內觀以後一切皆空,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就在這個本位上,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為什麼講,是故,古文。現在講所以,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你看,他告訴舍利子你這樣一空,一定了以後,下面,無…無…都是空,一路空到底,你們所學的佛法,十二、六根的六根六塵十八界,苦集滅道,一掃把統統掃得乾乾淨淨,無智亦無得,什麼叫智慧?空的,亦無得,得道得個什麼道,空,無智。你看他都告訴你了,這是他老人家自己說的,無智亦無得。不過他又來了,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你達到了以無所得,空這個境界,才是菩薩境界,菩提薩埵。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他說舍利子,你不要輕視了這個東西,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昨天有個女同學上來,還問心裡有恐怖,你這樣一了,有個什麼恐怖,恐怖是你自己,自己搗鬼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智慧的觀察清楚了,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把妄想都丟掉就究竟涅槃了,他就告訴說,三世諸佛,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都要靠這個觀自在這個法門,智慧成就,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才能成佛,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你們學什麼咒語,密宗啊,以為有什麼稀奇,沒有稀奇的。然後,「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顯教的好像唸「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揭諦菩提薩婆訶」。

 

差不多,愛怎麼唸就怎麼唸,可是你要懂得觀自在,返觀。與其看人家的面孔,還不如看自己的面孔。心經就不要寫了,要你們去影印誰都會,不然小本子拿一本子,給不會的朋友們就行了,二百六十個字《心經》所有佛法都給你了。你們打坐修定,這樣下去,配合安那般那,出入息,我們都耽誤了,昨天把《瑜伽師地論》,彌勒菩薩很仔細告訴你的,只起了一個頭,然後就跑到觀音菩薩家裡去了,昨天晚上跑到觀音菩薩家裡去了,現在還在他家裡,還沒有回到彌勒菩薩這裡來。這個如果懂了,下坐行香的時候,也是這個樣子,依然不變,然後七天完了,你們自己今後的修持,行住坐臥,都照這幾天這個樣子,假裝也好嘛,也像一個樣子,慢慢就變真的了,弄假就成真了。

 

(南師敲引磬三聲)行香!行雲流水自然地走去,肩膀兩手甩動,肩膀甩動不是手,肩膀一甩動,你內臟的五臟六腑跟著就氣血流通了,不是身體搖動,肩膀甩動,肩膀跟身體兩個機器。講肩膀甩動,你把身體在搖,可見你這個肩膀這裡,機能已經不靈活了,自己把它練習靈活起來。目光端正不要低視,兩個肩膀甩動,行雲流水,不要左右無人不管了,四個也好,三個也好,一個也好,就是我,心中無事,不要低頭,如科學來講低著頭,把後腦神經拉得緊緊的,你也容易身體容易衰老,腦神經緊張,消耗體能又多,就不得啦。頭一正後腦擺正了,腦神經不要緊張,就鬆懈了,就健康啦。講科學都聽得進,講佛法就聽不進,要命的。然後在我們這一次的禪堂勉強而行之,可是不勉強哦,你自己行得好,然後眼睛半開半閉的,左右四顧無人,左右有人不管了,還是心的作用。此心擺下,四顧無人,悠哉游哉行去。可是身心要端正,(啪,南師以香板擊地,大眾止步靜立,南師四顧無語)

 

藥山禪師(大眾邊吃點心邊聽南師講,反正我看是大家在把東西放進嘴裡)非常了不起,藥山禪師在江西,藥山也在江西。所以我們現在講人跑江湖,這句話就是那個時候來,那個時候這些大師不住在湖南,就住在江西,這些求佛求道的人,不跑湖南就跑江西,不跑江西就跑湖南,跑來跑去,所以跑江湖這樣來的。藥山禪師非常名氣大,大師禪宗的了不起祖師,祖師者後人叫的。他的教育的門庭,就是他的家風,所謂家風,等於南普陀、北普陀各有各的作風。他的作風教育作風不同,跟人家不同各有一套。

 

藥山禪師教人家專門用功夫,參悟自己的自性,走禪宗的,南宗六祖的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法門,不准徒弟們看經典,不需要看了,你只要明心見性,你自己就會懂得佛經了,還要看個什麼,不准人家看經。可是這位老和尚有一天,自己在山門外山上坐到,在看書,在看經,旁邊有個徒弟就問了,師父啊!抓到師父的辮子了,光頭也有辮子。他說,您平常都不准我們看經,您老人家自己在這裡看經。藥山禪師說:「你們看經呀,把牛皮都看得穿了」,注意這個話,你們看經呀,把牛皮都看得穿了,「我看經遮遮眼睛的呀」。

 

這就是禪宗。所以你們現在的教育,書看多了學問又沒有,把書本都看穿了,就看出了一個近視眼,眼睛也看壞了。所以我七十多歲了,你看我翻開這個本子看還不喜歡戴眼鏡,雖然模糊一點,照樣看得清楚,讀了一輩子書比你們多,你們讀個幾本書算什麼,老幾啊,我武俠小說看了十萬多冊,就講武俠小說,還不要說別的,大藏經看,翻了又看,看了又翻,眼睛怎麼沒有看壞,就是老和尚說,你們看書啊,把牛皮都看穿了,那個眼睛盯著,頭低下來,然後擺…不戴眼鏡才怪了,

 

我一輩子看書,教人家,沒有躺下來看過,我的看過多少次的書,你拿出來檢查乾乾淨淨,不要亂畫的,我看書以前一定用帕子,手要洗乾淨,看書是端正看,從來沒有這樣看,躺倒了看不幹的,所以精裝本我很討厭的,因為拿著很吃力。不會拿到這樣,也不會是這樣看,一輩子沒有這樣過,更不會書拿到廁所看,也不會躺下來看書絕不幹,要看書就坐起來,端正這樣看,要睡覺就書疊好,疊好怕把書搞壞了,還條子夾在裡頭,恭敬書是恭敬自己,不是對書本。所以有時候看書,我也…看電影,也看電視,他們同學們笑我,老師一拿到電視,我們那些老朋友,有些電視我叫…北京、上海,趕快聽說那個電視好,給我買來啊,老朋友們就想辦法給我買來,唐明皇也好什麼也好,我就坐下來一看,七個鐘頭、八個鐘頭,一起把它看完,我懶得牽掛了,看完哈哈一笑,這樣還編的不錯,看小說一樣,

 

我常常坐在那裡看小說,夜裡一坐到天亮,然後天亮還在看,反正一部看完了拉倒,怎麼眼睛沒有看壞呢,我看電影也好,看小說也好,我要叫電影跑過來,我不要,那兩個眼睛跑到電影裡頭去,你不是壞了嗎,叫電影過來,叫書本擺在眼裡,叫書過來,把神回收看東西不是把這個精神外散,跑出去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