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27, 2020

第十九盤

 

01本師成佛與打七

02生命科學及死亡

03中陰和入胎

04住胎與成長

05七支坐法

06體操與入定方法

07入定福德智慧

08安那般那六妙門

09龍樹及概論

10定境分析

11止觀詳講與定境

12羅什法師

13四禪與氣脈

14般舟三昧與氣脈

15韓愈李翱

16張商英開悟

16

17達磨四句

18德山與曾參悟道

19馬祖及朱元璋

20靈光獨耀四偈

21一二禪境界

22見戒禁取見

23三四禪境界

24八定的修持

25達磨祖師

26參話頭

27克勤禪師

28峨眉山閉關

29輕安和靜坐經驗

30光厚和洪部長

31唯識和中觀

32中觀與八識

33現量比量非量

34密宗修法及唱念

35八識頌

36洪醫師報告

37楞嚴經真心

38楞嚴世界成立

39楞嚴經總結

40教育和希望

 

 

 

 


禪宗,我們都知道,在佛教裡頭標榜「教外別傳」,就是一切佛經經論,一切教理,佛教的經典的道理以外,特別的傳承,這個特別的傳承呢,也可以說是很秘密的,也可以說是很明白的,不用一切經教特別的傳承,到中國來的演變,是從佛法變成中國文化的一個大重鎮之後,配合了中國文化的一切,禪宗的聲光越來越大,當然,非常奇怪的,這個佛教的這個宗教的,佛法的精神與命運,同中國的歷史的演變,完全配上一路線,凡是當天下太平,國家鼎盛的時候,也就是它的教義弘揚,人才輩出,人材所謂輩出,一輩一輩一代一代,一排一排的出來了,當一個時代衰落演變下去的時候,它也跟著衰落下去,幾乎跟中國文化史,跟中國一部大歷史同一步調。

 

那麼禪宗鼎盛的時候,在盛唐到中唐,這個時候興起,聲光剛起來,所謂五祖六祖這個階段都是初唐,由唐高宗、武則天這個階段,這個時候禪宗等於一個秘密的,真正的密宗的密宗在傳承,大家都很敬佩很難找到,慢慢到了六祖以後,當然他有在廣東,韶關這個弘法,那麼像六祖的肉身都在,這些故事,你們大概現在交通方便,都去看過不多講了。

 

那麼這個時候,有兩位關於禪宗歷史,中國文化歷史有很大關係的,兩位六祖的弟子,一個是南嶽就是在湖南,懷讓禪師。一個是青原在江西,行思禪師。南嶽懷讓,青原行思。這都是六祖當時的得禪宗心法的弟子,出家人。這個時候禪宗在中國,在南方才盛行,北方過黃河界線,很少數,北方這個時候,還是講教理,學術思想比較盛行,

 

這個禪宗呢,並不是說不注重學術思想,是注重智慧的成就,教外別傳,這個時候有一個青年的和尚,就是我們提到過的馬祖,他在家姓馬,四處成都人,他的出家的法名呢,叫道一禪師,不過後世講禪宗,不大管他這個法名,反正和尚隨便取個名嘛,他也不想名,反是大家喜歡呢,追根追到底,喜歡叫他在家的,他在家姓馬,馬祖是這樣來。

 

我們前天講過,這個不是湄州的那位媽祖,湄州的媽祖姓林,是女的叫林默娘,湄州的媽祖是另外一件事,媽祖廟在全國都有,到了全國其他的地方不叫媽祖廟,叫天後宮,也就是媽祖廟很多的,這是另一件事。

 

【磨磚作鏡】

這個馬祖道一禪師,四川人,他在衡山,南嶽衡山湖南,一個人在山上非常用功,等於現在我聽說,你們同學裡頭有幾位青年、出家的,都非常用功,單獨在一個地方,一天到晚打坐。用功的不得了天天打坐,這個一天或者是坐個七八次、八九次,或者常坐在那裡,當然你這個裡頭要追問了,他有沒有看過佛經,看過佛法?當然有的,不看佛經,不看……,在那裡打坐幹什麼呢,他總要成佛嘛,成道。

 

那麼懷讓禪師呢,他也到處想找青年人,把這個禪宗的心法,傳統繼承下去,聽說湖南山上,衡山上,有一個年輕人,馬祖的所謂現在的畫像,這個畫像不是構畫,唐朝已經有造人像了,他是很威嚴,氣派很大,人家當時看到有一個和尚長得很魁梧氣很大,可是非常用功,都很佩服他,懷讓禪師聽到了,就到南嶽找他,找他,這個年輕和尚給他找到了,在那裡打坐,

 

不像我們啦,不像你們諸位,你們到底不姓馬,不是馬祖,也許是馬祖,不知道,為什麼說不像我們啊,他在那裡茅蓬裡打坐,懷讓老和尚在他前面轉來轉去看他,他眼睛都不會張開多看你,他就不管,不像我們是什麼意思啊,你們聽到一點動靜歪過頭來看看,有個人來我正在打坐,有個老和尚找我很好啊,特別還端一下肩膀給他看看,你看我坐的多了不起啊,他沒有,

 

這個懷讓禪師看了半天,大概不止一天,依我們這個記錄上,不會那麼詳細的,照常理,這是我編的,這兩句是我編的,前面都是……,一定是去了好幾次試探,看了好幾回,寂然不動,用他的功夫,不理人,

 

這個懷讓禪師的教育法來了,這是中國歷史上,也就是禪宗史到處有名的故事,這個懷讓禪師也不說,以後就天天去,等這個年輕人在那裡打坐,坐得好好的,他弄一塊磚頭,弄一點水,就在他前面一塊石頭上,當然有點距離啊,喀嚓、喀嚓在磨磚,天天在那裡拿水來磨這個磚,馬祖打坐,他就磨他的磚,各搞各的,不止一天啊,馬祖還是用他的功,可見非常專一,這一點不要輕視啊,馬大師後來影響了中國,這個在這一部份的文化,可以影響一千多年的大人物,他磨磚磨了他不理他也不管,

 

有一天馬祖正在坐啊,忽然張開眼睛,想到了,這個老和尚好像來了好幾天,在那裡搞個什麼鬼啊,慢慢也下座了去看了,這樣……,他說,老師父啊,你幹什麼?他說,我磨磚啊。磚磨去幹什麼?他說,我沒有鏡子啊,想磨磚做個鏡子。馬祖說你這……這不是開玩笑嘛,磨磚豈能作鏡嗎。那個磚頭磨了還能夠作鏡子嗎?老和尚說,哦!這樣啊,那你這位年輕師父在這裡幹什麼?你這個年輕人。他說,打坐啊。他說,你在這打坐幹什麼?打坐要成佛啊。他說,磨磚不能作鏡,打坐哪裡能夠成佛啊。

 

這一棒打下去了,這個很嚴重啊,他正是於打坐修定,你看這個教育法,他不跟他多講,就磨磚,所以歷史上有名的磨磚作鏡的故事,就出在馬祖身上,磨磚作鏡,不寫啊,不要偷懶,所以你成佛還遠呢。磨磚豈能作鏡,他說,你打坐焉能成佛啊,這一下,馬祖到底是不同的人物啊,給他這一棒,是無形的棒子打下來,愣住了,換句話,正是本人平生得意之作,這個老和尚來把他批駁得,沒有講他不值錢,實際上這個邏輯用得好,這種邏輯的用法在因明,叫做喻,用比喻,跟人家對照的一種邏輯方法。磨磚豈能作鏡,他說打坐豈能成佛嗎,哎呀,愣了,他曉得碰到高手了,

 

那這位年輕和尚馬祖就謙虛起來了,他說,老師父,你說,成佛之路應該怎麼辦?懷讓禪師告訴他,咦,他有個懷字,我也有個懷字,我也幾時找個牛祖來看看。這個他說我問你,譬如一部……,以前當然沒有汽車囉,牛拖車走路,那個車子走不動了,打牛好啊,打車子呢?趕車啊,應該趕牛呢?這個牛車,車子拖不動了,你看是要打牛呢,還是打車子啊,這就是懷讓法師,這就是禪宗的這些大師們的教育手法,他們沒有在大學什麼,拿個教育博士的哦,用不著人家教的,自己的那個智慧創造出每一句、每一段的說話,給後世要學教育法的話,都是博士級以上的,就那麼高明。他說,譬如一個牛車拖走不動了,應該打牛還是應該打車子呢,

 

閩南佛學院的同學們,不管男的、女的,比丘還是比丘尼,請哪一位說,應該打什麼?這個牛是什麼,車子是什麼?我們其他的人不答覆,請閩南佛學院的同學們,那個人講的舉手,好啦,過去了,我們不談了。這個現在我們來分析,現在不是你答話了,我們是亂扯,我們這個身體,是個車子,工具哦,不過呢,一個男的、一個女的,叫做我們的媽媽我們的爸爸,兩個人合作了一個機器,就是我們的身體,我們身體活到,這一部車子總算從兩老那裡借來,用幾十年也好,一百年也好,到底是個工具,使我們這個生命肉體的機器牛車,這個車子能夠拖得動的,以前不是汽油,不是機器駕駛,牛拖的,這個牛就是我們心、精神,你說車子拖不動,打牛好啊,打車子好?

 

馬祖因此一點就透,就服了懷讓禪師,就在他那裡得道,從此以後馬祖的名聲,名氣是非常大,可是他沒有過黃河一帶弘法,他一生。所以從馬祖手下,他教育出來,他後來的教育法是更特別的很多,從他手下,所謂在唐代,在他教育出來,變成大師的七十二位,所以馬祖門下出七十二員大善知識,七十二位大將、大元帥,文化的大將,文化的大元帥,所以這個全國的,一切的儒釋道的三家文化,受他影響多大啊,他的手下七十二員大善知識,我們提到藥山禪師,也就是他的弟子之一,多了不起,

 

可是馬祖聲光那麼大,四川人,成都人,一聽到江南有一位大師,道一禪師,道望之高是高得不得了,想辦法請他回四川來到成都來,大概馬祖也想回去看看,這個他回到了成都,多少人出來迎接他,一接一看,誰呀?他的,這個……現在成都還有沒有不知道,我們在成都的這幾位老朋友,北門有個簸箕街,賣簸箕的。一看呢大家說,我還以為什麼了不起的大師,馬簸箕的兒子嘛,人就是這樣,回到家鄉嘛,他的父母,做老公的,那個竹子編成簸箕,馬簸箕的兒子,家世不夠高明,不夠顯赫,就有一點……味道就兩樣,馬祖笑了,最後馬祖講兩句話,學道不還鄉,還鄉道不香。當然不一定啦,你們年輕人,這是講他的故事,學道不還鄉,還鄉道不香。這是當然,除非你做了統治天下的帝王,人家怕你那個權威,動不動宰了你,事實如此,學道不還鄉,

 

這個我們插過來。拿破侖也講過的,這是拿破侖的話,有人隨便引用,用錯了,一輩子在他的太太同他的勤務兵,這個老兵跟他的,這兩個人前面永遠他不是英雄。是這個道理,越親近了,當年看你長大的嘛,尤其家鄉的老頭子們,這位大師,他是小孩子,我知道的,我還拉過他耳朵呢,算不定這樣講,你大師又怎麼樣,

 

等於朱元璋當了皇帝,朱元璋當時……,所以人家都說朱元璋殺人很多,他也很有感情的,所以朱元璋當了皇帝,當時有位一起的年輕的小兄弟,在落難,在農村苦的時候,叫田興,這個人也是了不起的英雄,朱元璋當了皇帝時候,下命令全國找田興,不出來,武功很高,田興,很了不起,後來朱元璋已經當了皇帝,非常懷念他,一路找他沒有。後來有人,地方上報告,有個地方上來,地方出了虎災,老虎、虎災、老虎,結果有一個人,一個人打死了好幾頭老虎,為地方除害,朱元璋一接到報告,沒有第二人,一定是田興。叫自己的秘書,秘書長,皇帝前面,這個時候,

 

他書讀得不太好,不過很用功他也會了,當和尚出身,和尚去化緣,碰到大災荒化緣也化不到,討飯也討不來,憋到沒有辦法,才起義當了皇帝,當了皇帝以後,有一天在宮廷裡頭跟他的老婆馬皇后,歷史上第一個,可以說第一、二個賢後。在老婆的大腿上一拍,嘿,他說我們兩個當年,為了沒有飯吃,出來亂幹事,誰知道今天我當了皇帝,你做皇后,在家裡這樣玩玩,這是夫婦之間平常的話,他講了一拍太太的大腿,皇后的大腿,就出去了,

 

旁邊兩個太監,這個馬皇后最瞭解朱元璋,問兩個太監,你剛才都看到聽到了,等一下皇上回來就殺你的頭了,你趕快兩個,一個給我裝啞巴,一個給我裝聾子啊,千萬什麼都沒有聽見,更不要說拍我的腿啊講這些話,

 

等一下朱元璋出去一下,不對失了皇帝的威嚴,趕快回來,一看,兩個太監問他,你們兩個我剛才說什麼,一個裝啞巴一個,這個馬皇后講話了,唉呀,皇上,你不要多心啦,一個聾子、一個啞的,那好,出去了,不然他就殺了頭,所以馬皇后一輩子,真是了不起,好多的好事,所以馬皇后死了以後,朱元璋一輩子,沒有再討第二個太太,沒有立第二個皇后,妃子是有啦,但是這個正位始終是虛懸的,他懷念她,患難的夫妻那麼好,尤其馬皇后死的時候,朱元璋傷心極了,這個患難創業的夫妻,同時起來革命的哦,沒有飯吃,太太偷了餅給他吃,偷餅偷出來的在家裡,放在懷裡把一隻奶奶,太燙了,燙壞了,這樣的感情、恩情,所以他難過極了,

 

不過朱元璋到底內行,做過和尚的,他非要泐潭禪師來舉火不可,這個送喪要這位大和尚,

 

朱元璋統治西藏你看本事,所以我說,哎!那個內行就是內行,西藏派兵什麼搞的那太麻煩了,花樣多得很,他在明朝幾百年,朱元璋只派兩個中國大使和尚一到西藏,嘿!宗教外交,宗教政治,太太平平的,這一個和尚,當時泐潭禪師,浙江台州人,溫州隔壁的,很有名學問好,馬皇后死了,後來泐潭禪師,他就派他到西藏、蒙古這一帶,不是什麼官哦,就是給一個封號就進去了,一個西藏、一個蒙古,一個和尚一手就安撫下來了,就平了,這才是大政治家,你以為他是個和尚出身,因為他內行,佛法他懂,

 

所以馬皇后死了,又逢當出殯的那一天,當然許多……,叫天文官看這個日子,看好的要出殯,下大雨啊,氣得這個朱元璋,這個時候他晚年,已經有一點,大概我看來此人當時肝上有癌症,或者腦子有什麼東西,沒有朱醫生也不去給他看一下,你們同宗的朱元璋,鬧的,所以脾氣特別大亂殺人,一殺人,馬皇后一講啊,他有時候就不殺了,馬皇后死了,後來死的人更多,殺的,

 

當然他有點心理變態,為什麼變態,所有當領袖的人都有心理變態,我告訴你們研究歷史的注意,當領袖的人,一個什麼心理變態呢,非常自卑感的傲慢,天下人驕傲的人一定很自卑的,沒有自卑感的人決不驕傲,有什麼了不起的,自卑感的人,你看我,你不要看我不起,心理想格老子不得了,所以頭這麼一翹,沒有自卑感的人翹個什麼頭啊,累死了管他呢,你看得我起也吃兩碗飯,看我不起也吃兩碗飯,管你幹什麼屁事,

 

只有自卑感的朱元璋,雖然當了皇帝,因此如此艱難困苦的出身,生怕這些下面的人看他不起,自卑感一來,就是變態心理的精神病,

 

朱醫生對不對,你們老祖宗,當然你是看腦科不看心理科的,心理科就是變態心理,結果要……,

 

趕快,快馬請泐潭禪師來主喪,結果泐潭禪師使節又拚命趕,從浙江趕到南京啊,他的首都在南京,那個時候也沒有飛機,趕來了,他已經氣得不得了,又要殺人了,這些辦喪事大臣,這個治喪委員會要慘了,大家嚇得發抖啊,然後這位和尚到了,他看到他來,心理舒服一點,出殯吧,照時間,結果下大雨,朱元璋氣死了,老和尚一到,這個和尚也不是……,跟他倆年紀差不多啦,棺木一舉,說偈子啦,「下雨天流淚」,都是浙江人的,浙江口音的詩,雷鳴,打雷,「雷鳴地發哀西方諸衲子」,他帶領一大批和尚來,「同送馬如來」。

 

朱元璋這下高興了,馬皇后信佛的,西方諸衲子同送……,我們這些所有的和尚來送喪,同送馬如來,衲子,衲不是這個納,衣服旁邊的,你這樣把它這個和尚納進去了不得了,同送馬如來。你看看,你們諸位,將來年輕做大和尚大師,這個詩不能夠預先做好的,所以禪宗的機鋒靈機就出來了,朱元璋這一下,好了。

 

現在我們倒講回來了,所以講到剛才還是馬祖的,「學道不還鄉還鄉道不香」。不要說馬祖是個和尚,

 

與田興書

朱元璋也如此,他那個田興不來,他就叫秘書長,都是正式翰林學問好,你寫信給我請他非來不可,大家代表皇帝寫信,拿了稿子給他看,那文章當然很美,寫得很好,他說不行這不行,我那個兄弟,田興啊,看了你們的文章他更不來了,我來,自己來,他那封信白話信,我現在完全記不得了,好得很有資料的,寫給田興,他寫給田興的信,中間的白話文是,老哥,田老哥啊,朱元璋還是朱元璋,皇帝是皇帝,你來是看我朱元璋,不是看大明朝的皇帝,有種的過江來,格老子有種的你就來,這封信太好了,這就是真的信真感情,格老子倆個好朋友,皇帝是皇帝嘛,朱元璋是朱元璋,現在是朱元璋要你不來,不是皇帝要你來,你是來看朱元璋,不是看皇帝啊,你有種的過江來,田興就來了,這封信他來了,來了給他盤桓好久,不做官走了,

 

那麼這個是疑案啦,後來歷史上也說被他殺了,不過呢,查不到證據,反正田興是不做他的官,田興要麼自己當皇帝,現在天下已經是屬於你姓朱的,我不幹,就是這樣,朋友還是好朋友,朱元璋也很念舊呀,他倒楣的時候在鄉村裡種田,他做皇帝,除了田興以外,也想那些種田的鄉下人,當年在一起的,請進來到皇宮,也請了好幾個來,結果都給他殺了,為什麼殺?這些鄉巴佬、種田的,一個斗大的字還認不得一個,皇帝請來做朋友,在皇宮裡又穿得好,也吃得好,在這個天安門,人民大會堂玩得很舒服,然後有空呢,給這些部長、大臣來講起,他啊,皇帝,你不知道,皇帝,當年格老子,我還打他屁股一拳,就把他腰都打斷了,他叫「哎喲」呀,這個慢慢話就傳到他的那裡,你好好在那裡玩、吃啊,很舒服,你講他當年又給你拳頭打到屁股踢下去啦,什麼……昏倒啦,毫無道理,格老子不管的,宰啊,

 

那朱元璋當皇帝可以呀,這個馬祖不可以耶!所以他回到家鄉,這個馬簸箕的兒子,所以他不來了。相傳,另外一個是相傳啦,他回到成都只利益了一個人,利益什麼人,他的嫂嫂,他的嫂嫂倒非常信,這個叔叔,出家的叔叔一定得道了,很虔誠地相信,別人看不上眼,她相信,她要馬祖傳給她佛法,馬祖是開玩笑的還是真的我不知道,不過這個故事查無實據,

 

有這個傳說,我也在四川成都聽來,他告訴嫂嫂你要學佛想得道成佛很容易,你弄個雞蛋掛在床頭,每一天早晨、晚上坐在家裡聽,有一天雞蛋跟你說話了,你就得道了,這個嫂嫂就很相信,就把弄個雞蛋掛在床頭,雞蛋怎麼掛法,我請問你諸位,一定有個辦法掛起來的,雞蛋掛著懸空掛著,這個嫂嫂就照馬祖的辦法,早晨也去聽聽,晚上睡覺以前也去聽聽,聽了好久好幾年,忽然這個雞蛋掉下了,「咚」打破了,嫂嫂開悟了,大徹大悟,也得道,這是聽來的。

 

再講馬祖的,後來禪宗的弘揚教育法,馬祖是後來在江西一帶,等於現在講就是一個,他的聲光之下自然形成了一個大學學院,所以下面出家、在家的跟他的人很多啦,他的最得意弟子也有好幾位,七十多位,最重要的一個是百丈禪師,所以馬祖、百丈。

 

【百丈鼻子扭飛了】

百丈這個是道號,是百丈山那個山名,山很高,年輕的時候,像你們這樣年輕,跟著師父馬祖啊做侍者,所謂侍者就是招呼師父隨時在旁邊,這個侍者你們都知道,這個在師父旁邊好幾年,兩、三年做侍者,很勤勞也誠懇學法,有一天晚上,晚邊了,傍晚,馬祖出來散步,像我們一樣經行,行香,一個師父出門,出山門外散散步,侍者年輕的百丈跟在旁邊,江西一帶野鴨子很多,水鴨子,江西、湖北這一帶都很多的,野鴨子尤其是江西,很多的,野鴨子我們那裡也有,晚邊到,一群野鴨子飛起來,「呼……」就飛,他正在走,百丈也正跟在旁邊,看到很好的風景,這個畫面,一群野鴨子飛過來,馬祖看到就問,哪裡去了。它飛走了,他師父回轉來就把他鼻子一扭,哎喲,他一叫,哎喲,蹲下去了,馬祖說,你怎麼不說飛走了呢。這個教育法,野鴨子,哪裡去了,什麼地方去了?他說飛走了,飛過去也,飛走了,飛過去了,所以他扭他的鼻子,等他叫哎喲的時候,他說,你怎麼不說,不說飛過去了呢,這是什麼意思啊,這個叫參話頭,

 

那麼禪宗後世這樣的方法叫參公案,把古人怎麼開悟的這個故事,這個歷史的真實故事再來參一下,參公案後世就比較少了,禪堂裡。所以清末以後的禪堂,只曉得參一個死的話頭,念佛是誰?參公案就比較很少很少了,那麼過去呢,明朝之間呢,參公案比較多,清朝以後是參死話頭了,

 

這個就是公案。百丈怎麼開悟的,然後,鼻子扭痛了,他就說,你怎麼再不說飛過去了呢,百丈不答話了,馬祖還在門口,看風景也好、做什麼也好,沒有記載了,百丈就立刻跑回房間,在他的寮房裡就痛哭起來,哭了,這一哭啊,同學們也好,同學,親證師問他,你怎麼哭啦,他也不響。你想家呀,想回家過年啊?那你想什麼?為什麼哭了,他說,我的鼻子給師父扭痛了,這個同學們一想,這個也不是了不起的事,師父平常也不會打我們,我們的鼻子都好好的,都沒有被扭過,怎麼今天扭起你的鼻子來,很奇怪,跑去問馬祖,馬祖聽了笑笑的,他說,師父什麼事啊,我們那個海師兄啊在房間裡大哭啊,我問他想回家嗎,他說,不是,他說你把他的鼻子扭痛了,這個馬祖答了,笑了,說他會了,就是這句話,他會啦。

 

所以禪宗的佛法一點也沒有用什麼文章啊,你們這些大學畢業的,講一句話,統統都是文氣,弄個東西來又說是供養,給你就給你嘛,什麼供養供個什麼養,弄個……這個是發心啦,發個什麼心,我要你給我好不好,乾脆拉倒,我這個人不會讀書,素來講真話,你們書也讀多了,滿口的佛話一口的術語,人家都聽不懂的,

 

你看禪宗祖師講話,馬祖說,海識得,就是說,百丈啊會啦,這個師兄弟跑回來,跟他講,哎,我就問了師父,師父說你會啦,他就哈哈大笑,所以一下哭一下笑,為了什麼?這個故事後面還很多,他還是照舊做侍者,這一下做侍者不同囉,馬祖是,大禪師上堂說法,他倆個師徒百丈跟馬祖改革叢林,創辦的宗教,就是佛教的宗教革命家,不管一切就建了,所以大家集體共修,那個時候還沒有起了禪堂,就是集體一起修,大家種田,自己自謀生活,這個叢林制度就是他倆師徒,所以叢林講百丈清規就是他搞的,那麼這個階段,馬祖他們興辦了規矩,馬祖上堂就是我們這樣坐在上面開始講課了,做一個龕龕,這個講台上面有個竹簾子掛下來,一上來以後把竹簾子拉起來開始講課了,馬祖上來要講課了,百丈做侍者,要把竹簾子拉起來,等到馬祖一坐上去還沒有開口,百丈把竹簾子拉了一半「假使不對了,還得了,佛法,回去了,回去自己的寮房方丈打坐在那裡,百丈又過來站在旁邊,他說,剛才我還沒有說法呢,你為什麼把簾子放下,這個百丈沒有答覆他,看房間旁邊有個……,過去人用的清潔具,清潔器嘩」就放下來走了,講完了,就是禪宗做法,

 

所以馬祖一聲都不響也不發脾氣,以馬祖的威嚴,那叫拂塵,用動物的尾巴做起來就是現在打乾淨的,雞毛撣子,那個時候不用雞毛用馬尾呀,這個百丈就看看那個東西馬祖就把這個東西拿來放在手上,他說,我剛才還沒有說法,你為什麼就把簾子拉了,百丈就看看那個東西,馬祖轉過來看這個東西,百丈說即此用,離此用」。即此用,離此用。六個字,兩句話,後來記下來就是六個字,即此用,離此用。馬祖一聽,喝,有沒有加亂講兩個字,不知道,喝,他就趕緊把那個放回去,馬祖補了一句,還是原話,即此用,離此用。這些詳細的也許我前後還有點顛倒,你們翻《五燈會元》,翻《指月錄》,或者翻《傳燈錄》這一段,這些叫做參公案。

 

百丈禪師的法語,「

    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

    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