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28, 2020

第十六補

 

01本師成佛與打七

02生命科學及死亡

03中陰和入胎

04住胎與成長

05七支坐法

06體操與入定方法

07入定福德智慧

08安那般那六妙門

09龍樹及概論

10定境分析

11止觀詳講與定境

12羅什法師

13四禪與氣脈

14般舟三昧與氣脈

15韓愈李翱

16張商英開悟

16

17達磨四句

18德山與曾參悟道

19馬祖及朱元璋

20靈光獨耀四偈

21一二禪境界

22見戒禁取見

23三四禪境界

24八定的修持

25達磨祖師

26參話頭

27克勤禪師

28峨眉山閉關

29輕安和靜坐經驗

30光厚和洪部長

31唯識和中觀

32中觀與八識

33現量比量非量

34密宗修法及唱念

35八識頌

36洪醫師報告

37楞嚴經真心

38楞嚴世界成立

39楞嚴經總結

40教育和希望

 

 

 

 


這個道理也就是我十七、八九歲在杭州,那個時候啊,我也同你們一樣,練武功,要學成飛簷走壁,劍仙,練氣功練到一把劍,我現在身上都有,今天沒有帶來,三寸長練成一把劍,白光一道,千里之外要你的頭就是頭,手就手,拿回來,要學成飛劍,結果搞了半天,也沒有這個人,聽說城隍山上有個道士,杭州城隍山,有個道士,你們現在去看那個廟子,不曉得…這個道士,滿清的皇族出家的,會飛劍,誰告訴我,一個和尚告訴我,我的好朋友。我說怎麼去拜師,他說我也在找,我們倆一起去。去了這個城隍山廟子,找這個道士,要見這個道士好困難,一關一關的擋駕,不在,不在,好幾趟。有一趟總算受了我的感動,在了,見到了。

 

這位老道士一出來,坐在客廳一看,肅然起敬,那真風範很好。道士穿的衣服乾淨而樸素,雲鞋,鞋子布的,白襪子,風度肅然起敬,一起來,到底是真的滿清皇族出家還不是,很有禮節,然後坐下,請喝茶,然後就貴姓啊,府上那裡啊。

 

不像你們現在搞了半天,連個名字都搞不清楚,常常有些對老師非常恭敬寫信給我,南懷瑾那個瑾字,不是寫成言字旁,就是懷沒有把我寫成南壞蛋,還不錯呢,不然南懷瑾就變成南壞蛋了。有個瑾字,你們很多同學寫信來瑾字都寫錯了,裡面是非常恭敬,名字都搞不清楚。

 

古代我們問貴姓,台甫那兩個字,現在問你們就知道了,就砸鍋了。台灣的台,杜公甫杜甫的甫,台甫就是你的大名。然後我們一聽,不敢,台甫,不敢,賤名什麼,小氏什麼。有名,還有號。府上那裡,府上,我們答覆是舍下。現在人,我一問他府上那裡,我的府上福建,我都要了命了,我的媽,一聽就趕快轉話了,你家裡那裡。如果問你的兒子幾位,令郎幾位,什麼令郎啊,你的小狗幾條嘛。你現在這個文化禮貌什麼都沒有,所以我在外面…

 

這個兒子有一次,從小教他們,在台灣時候。我的那個兒子讀小學回來告訴我,爸爸,你的那一套不行的。我說,怎麼不行。我到同學家裡去,人家問我…這個,我舍下浙江。他說,他那個仰爸爸就愣住,聽不懂舍下,我就曉得他不對,我就說,我的家裡是浙江人,不過我也沒有到過,這樣一說就通了。你那一套沒有用的,我說有道理,這個時代變了。

 

所以那個道士然後就問我,你先生啊……那個時候,我還不到二十,他年紀……那真是像一個神仙化身,他說,聽說你先生好幾次要想找我做什麼?我就站起來,要給他跪拜,他說不必。馬上站起來,不要多禮,請坐,那麼我也不勉強,我說我啊,聽說您是一位劍仙,我也要學劍。不要迷信,沒有這回事,那還有這回事,神仙,我出家修道家,沒有看到過神仙,不要迷信。然後講練劍,

 

他說聽說你學了武功,很好啊。我說,那裡……就是找不到明師,所以特別找您,他就眼睛看看旁邊侍者小道士,這個小道士就有數了,一聲都不響,不像我們古國治,大家……叫了半天,老師啊,幹什麼?那些小道士、小和尚聰明得很,師父一看他馬上去拿一把劍來站在旁邊。他說,你要學劍,你會練劍。我說,會一點,江湖玩意。可以,把劍拿來,請你比幾下我看看。我拿了劍,只動不了幾下。好,夠了謝謝,把劍再交給他套起來。這個沒有用,練武術練劍,我,他說,沒有學好,

 

當年練劍怎麼練,站在那裡,一把劍,叉手手要直,劍要拿好,就是這樣劈劍,手腕在動,最後是什麼呢?房間,一個黑的房間插一枝香,點一枝香,這個劍這樣劈,劈這個香頭,劈下去把香劈成兩半,香頭上火光沒有熄掉,初步可以說你懂得用劍了,我這聽聽,我一身冷汗都聽出來了。他說第二步,你手裡抓一把綠豆,馬步蹲好,這個劍丟一顆綠豆,碰,分成兩半了,那蒼蠅過來,一劍就兩邊了,然後才可以開始練劍,我的媽媽。現在這些沒有用了啦,沒有用,你武功再好飛得起來,那個一槍,碰,一顆子彈下來了。然後告訴我,我看你先生,前途無量,不要學這些小東西,武功什麼……對你沒有多大,你的前途。我說我想拜您做師父,他說,你另有明師,我不夠做你老師,不過我吩咐你,兩件事,你既然那麼誠懇找我,我要貢獻你一點東西,

 

第一,看世界上任何的東西,要輕鬆不要嚴重,尤其眼睛要會看東西,他一般人都要看花,看風景,把那個神,眼神看到好的花,都盯到花的上面去,錯了。像杭州風景那麼美,你出去看風景啊,叫風景跑到你眼睛裡頭來,看花要把花的精神收到我的眼神裡頭來,看山水要把山水的精神收到我的眼神裡頭來,不要把自己的精神放到山水上,放到花上,它沒有用處,你也沒有好處。

 

這個話我一輩子記住,所以我現在眼睛也很好,可是進一步還不只眼睛,他就是一個道法告訴你,精神內斂。我們一聽肅然起敬,師父,謝謝。

 

第二點呢,我們的心臟只有拳頭那麼大,將來你出去會做很多很多的事,你先生,我看你前途很辛苦,責任很大,這個心只有這樣大,什麼事情不要裝進來,痛苦也好,煩惱也好,得意……不要向裡頭裝。我們心臟,拳頭那麼大,裝不了多少東西的,什麼東西,痛苦、煩惱、得意,統統丟出去,都丟出去,都丟,什麼不准裝進來,統統丟掉,你就前途無量,後福無窮。

 

真感謝。然後看看徒弟,徒弟就把茶拿過來,請喝茶,這老規矩,端茶送客。徒弟把茶拿過來,他接過來叫,請喝茶,我就趕快站起來,告辭了,這叫端茶送客了。等於現代人,談幾名句話,看看表,對不起啊,我還要開會,就趕快走了。你要開會,我還只有……再談一分鐘,只要再給我一分鐘。笨字加個蛋字,就是笨蛋了嘛。人家已經看表了,已經討厭死了,看兩次了,你還盡坐在那裡,拿起茶來喝,我還有一個意見要告訴你,還有一個問題要請教,笨的透頂了。所以他茶……徒弟端過來,請喝茶,我曉得了小說看多了,老人家已經端茶送客了,等一下如果再不走,叫徒弟開門送客,再見走了,你怎麼辦。現在人沒規矩的,亂七八糟到處……

 

你看剛才跟你們講眼睛,我是當年親自經歷過來的,所以現在這個眼睛,幸而我非常感謝我這對眼睛,看了幾十年的書,看了年紀那麼大,總算還沒有壞,但是……到了中年,有一段用功到了某個,所以汪曼之,汪老,這位菩薩,他八十八歲了今年,前兩天一到,眼睛難過得很,他兩個學生很著急,認為……他自己知道氣到了眼睛。我說你對了,明天就會走通了。可是有時候修行氣到了,我眼睛有一度幾乎模糊了,中年,可是我就不用眼睛寫字,為什麼,準備瞎了怎麼辦,瞎了你也要寫字,夜裡不開燈不用眼睛,閉起拿一張紙筆寫,第二天再看看,一行還寫得蠻整齊的,眼睛是假的心是真的。你沒有眼睛心裡頭有個眼睛,這是……摸一摸有這樣大的紙,我寫的第一筆寫這裡,第二個寫這裡,一路下來,一行一行。瞎了怎麼辦?一定靠眼睛做人嗎?同樣的死了怎麼辦?一定靠身體走路嗎?

 

所以禪宗是個大密宗,我都把它揭穿了告訴你們,你們去參,怎麼參得懂啊!自己也沒有打坐也沒有用功,學禪學呀,學禪學有屁用,禪學是真東西,藥山禪師的名氣很大,這個時候有個名人,韓愈,你們都曉得,韓愈,大家說他反對佛教,他不是反對佛教啊,他上書反對當時唐憲宗迎佛骨,請舍利子。現在在山西大同的那個什麼廟子?一下子想不起來了,幫個忙,你們都知道,我老了不行了,記憶力差了,現在就在那裡(西安法門寺),當時唐憲宗把那個佛骨,佛骨就是舍利,舍利不是舍利子哦,小小的叫舍利子。就是佛的遺骨一塊,那個叫舍利。他要請回皇宮裡頭供養,所以韓愈借這個機會上報告反對。皇帝信佛可以,你請這個舍利子,全國的力量,花了那麼多經費,請回宮廷來供養,國家的財政花多少!老百姓的血汗。而且他看到皇帝信佛出家的太多了,一出家了以後,社會的生產力量就不夠了。學佛可以,為什麼那麼多啊!他是反對這個,可是他老兄文章寫得好道理講不清。所以皇帝一拍,氣了,把他貶到潮洲廣東,這是韓愈。

 

可是韓愈有個侄子,就是八仙裡頭的韓湘子。哥哥死了,有個侄子,這個侄子跟他那個思想兩樣。韓愈講儒家的也孟之道,韓湘子要學道的。可是呢,父親沒有,跟著韓愈長大,可是他跟他兩個學術路線走的兩樣,韓愈。韓湘子就溜了,跑出去出家修道去了,學道學了好幾年。有一次韓愈,你看韓愈的文章你們讀過沒有,《祭十二郎文》讀過沒有,韓愈《祭十二郎文》,還有個侄子第十二死掉了,韓愈寫一篇文章祭他,很痛苦的,他說,我啊,現在老了,還沒有孩子,「發蒼蒼,視茫茫」。老了頭髮也白了,視茫茫眼睛也老花了,看不清楚了,你以為他多老,才不過四十歲。以前的人,養生之道沒有,醫藥也不發達,到了三、四十歲,頭髮也白了,發蒼蒼,視茫茫。我後來到了四十歲的,那個牙齒,十幾歲就不好,我說我還要加一句,齒搖搖,牙齒都搖動了都完蛋了。有一天,他在這個傷心的時候,這個侄子死了,另外韓湘子又跑掉了,作壽了他生日,那個時候他官也不小,名氣大,韓愈是名氣很大,對於中國文化說,文起八代之衰,人家恭維他文章。實際上怎麼叫文起八代之衰,韓愈提倡古文,你們都曉得,讀歷史要懂,現在給你們上歷史課,怎麼叫文起八代之衰,南北朝的文章,都是四六體的駢體文,對峙,美極了,

 

你們讀過《滕王閣序》沒有啊,也沒有,我的媽媽,我的老祖母,怎麼辦啊,你們這一代,後代的教育。《滕王閣序》是王勃作的,比韓愈早,十二、三歲作這篇文章,名留萬古,只有十二、三歲,那真美啊。我中間背二句給你們聽聽,我們都是十一、二歲就背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多美啊,描寫那個風景,在江西南昌滕王閣,落霞與孤鶩齊飛,鶩曉得吧,不是那個霧,鳥,鶩是下面一個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好多漂亮得……美麗的不得了的句子,這二句比較更美麗一點。

 

又插上來了,我們說笑話,說文人把自己的文章愛的漂亮,等於一個女孩子愛自己的漂亮女色,死了都不放,據說王勃很年輕就死了,就在滕王閣上變鬼了,變鬼啊,夜裡就念……就聽到鬼念了,他自己靈魂,出聲音的,落霞與孤……不是這樣念,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我們以前讀書是這樣讀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寫文章,寫白話也一樣,你要念一下,寫白話這個字敲起來,不能夠變成音韻唱出來,這篇文章不好,不管文言、白話都不對了。的你媽呀我的媽媽的,也要唱得出來,我的媽媽的小腳,或者我的媽媽的大辮子,都要念得好。

 

所以王勃死了在滕王閣變鬼,就念自己這兩句得意文章,大家都沒有辦法嚇死。有一個讀書人說,這樣,我去把他收了這個鬼魂,這個讀書人就到了滕王閣,夜裡住到半夜,王勃的這個鬼魂又出來了,聲音出來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正念著,這個讀書人,王勃,什麼狗屁的文章,那麼得意,念個屁啊,沒有了,沒有聲音了。半天,王勃這個聲音又出來了,落霞與孤鶩齊飛……

 

叫你不要念就不要念!你以為你文章寫得好,你這個文章寫得不好,你知道嗎?多餘的,中間多了二個字,你知道嗎?落霞孤鶩齊飛,自然有個「與」字在裡頭,秋水長天一色。自然有個「共」字在裡頭,你「與」跟「共」兩個多餘的,你還得意,現在還在這裡嚇人,滾你的,從此這個鬼不念了,這句文章就是太肥了,要減肥,減了兩個字,剛剛好處就不胖了,他說,落霞與孤鶩齊飛,落霞孤鶩齊飛,用不著「與」嘛,秋水長天一色。就用不著「共」字嘛,這個共字放在裡頭,就是肚子大了太胖了嘛。這些文章的故事很多,

 

所以有一個讀書人功名考不取,同你們年輕同學,這一邊佛學院這幾位年輕同學調皮搗蛋,你們沒有本事,人家有本事,有個年輕的讀書不好,他就將自己去掛一個牌子,“詩醫”。你們覺得詩文不好,都要拿……我是醫生,都要拿來給我醫醫。人家問他,你少吹嘛!他說,真的嘛,古人的詩,你有些什麼,有些詩太肥了,有些詩要胖一點,要補藥太瘦了,你以為古人的都對啊。人家說,那怎麼說呢?他說你們讀的古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我們小的時候,這些都是課外讀物,叫千家詩,很多名詩都在上面,「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南師按老的唸書方法再次唱念,別有味道)。我們當年是讀書這樣讀,這樣搖頭擺尾讀,讀起來搖起來讀,讀到腦讀到腸子,讀到大腸裡頭去了,永遠忘不掉的,那兩個什麼字不知道,你只要一問這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就出來了,你們現在讀書是記靠硬記,靠筆記本記,記了半天只有筆記本上有,腦子同大腸裡頭沒有,所以永遠是空的。這首詩我們小時候讀的。

 

它太肥了你知道嗎,什麼?時節雨紛紛就對了,不一定清明嘛,你看那我們這兩天雨紛紛,還沒有到清明啊,太胖了嘛,「行人欲斷魂」就對了嘛,「行人」當然在路上嘛,何必加個「路上」呢,「酒家何處有」一定是問人的嘛,就有「借問」嘛,「遙指杏花村」不一定是「牧童」嘛,問到一個和尚,那個酒家在哪裡,和尚這個師父講就在那一邊。都太肥了,

 

嘿!講得蠻有道理。這個話我當年寫文章,也給一個老師罵過,這個老師是舉人,我問他,我的文章自己認為很得意。不錯,不過你犯一個大毛病,什麼毛病,捨不得,什麼叫捨不得,你有很多好句子,可是就是這一段,這一篇文章來,同這個句子不相合,你覺得自己句子太美了,硬要把它插進來,他說你就完了。當時聽了很有道理,可是真捨不得啊。每一回自己的好句啊,硬要把它……就像每一個人一樣,有一點長處拚命要表演。等於一個女孩子,有了一個金剛鑽(鑽石戒指)啊,抽支香煙啊,指頭特別動兩下,就顯一顯給你看一看,就是這個毛病。所以文章要捨得,這也是我受的教育,傳給你們。

 

現在講回來,韓愈做壽了,插過來啊,插過來解釋一路一路的,我講話常常亂七八糟叉開了,可是你們把它記錄下來兜起來,這一段就矮一點是註解嘛!原來的主題是講韓愈這個還沒有完,韓愈上面還有個主題是講藥山禪師,這就叫邏輯科學。這個思想路線你不要把我搞錯了,你不要以為我是亂七八糟講。我講的你看,我腦子清清楚楚。

 

講藥山禪師引證到韓愈還沒有來,因為韓愈提到文章,因為文章講到滕王閣,因為滕王閣講到這個醫詩,倒回來找那個主題,韓愈!

 

第二部,韓愈的侄子不是去修道,韓湘子八仙裡頭,韓愈在懷念兩個……一個侄子死掉,又懷念這個侄子出家當道士,氣死了。有一天做壽,他回來了。韓愈一看,那天是大喜日子,也不好罵他。看他穿一個道士這個樣子,邋裡邋遢的回來了,又喜歡又不高興。結果就問問他,來給他叔叔拜壽總不錯,你做什麼不讀書不考功名,在外面去學這個幹什麼當道士,有些什麼本事啊?

 

沒有啦!叔叔。今天你生日大喜的日子,我給你變個花樣,給你高興高興好不好!我在外面學來的。

叔叔說,好吧!他東一搞西一搞,手畫的,一口氣,一盆很好的牡丹花,擺在前面。那個季節是不可能有牡丹花。他一看奇怪了,然後仔細看看牡丹花上,他寫了兩句詩,韓湘子在牡丹花上面二句詩。你記住啊。你這個擦掉,這兩句先寫在那裡中間(南師對寫黑板的同學說),兩句詩寫什麼呢?「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藍」是藍顏色的藍,雪擁藍關馬不前。

 

韓愈一看,這個牡丹花上面,這個侄子變出來,尤其那二句詩很好,沒有什麼了不相關嘛。不過好句子他記得了,就這麼一個玩意。祝壽那一天完了,生日完了,一早這個侄子呢,又走掉了。

 

這一下有這個故事,所以韓愈為了反對唐憲宗把這個佛骨請回宮廷裡頭,上了一個奏摺,這個古文裡頭都有,韓愈奏迎佛骨的表。對皇帝不是……以前的報告給皇帝叫表文。他就送,皇帝一生氣,胡鬧,反對我的意見,把他貶了,就下放了,下放到潮州來,反地方官去了,就現在講下放。這一下放他慘了,韓愈,那麼大的名氣下放了。帶一個家人,那個時候交通工具騎一匹馬,冬天就被下放了天很冷,由長安到廣東的潮州,那個時候沒有飛機,沒有火車、也沒有公路,很可憐的,騎一匹,又很窮,他是個清官騎一匹瘦馬,冬天下雪天剛好到了陝西秦嶺,非常淒涼,他一下想起來了這個侄子韓湘子。這個孩子怪了,三年以前來給我做壽,為什麼寫這二句詩,現在就到了這個境界。他下放,「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就到了,侄子就告訴他說過,不要認為功名富貴,沒有了不起啊!你的災難來啦!這是韓湘子的故事。

 

八仙裡頭。他這樣想到韓湘子啊,哭了。這個侄子大概得道了,早就警告我。因此韓愈把侄子這二句寫成一首詩,怎麼寫呢,

一封朝奏九重天」,一封,朝奏,奏本,九重天,九重天是皇帝前面。

夕別朝陽路八千」,夕別朝陽,朝陽就潮州,路八千,就是那麼遠下放,

欲為聖明除弊政」,欲為聖明,皇帝聖明,除掉毛病,弊有作弊的弊,作弊的弊、政治的政,欲為聖明除弊政,

肯將衰朽惜殘年」,肯將衰朽,朽木不可雕的朽,惜,可惜的惜,殘年這句話講我老了,準備忠心報國,皇帝要殺我都可以,我該講的話講,敢將衰朽,老了的這副骨頭交給國家了不怕了,惜殘年沒有什麼了不起。雲橫秦嶺是家何在啊!雪擁……這不要擦掉嘛,所以叫你中間寫著等嘛,(南師在背誦的時候,不斷的指點寫黑板的同學,並加以講解,所以詩句不連續)雲橫秦嶺,把侄子成仙了那兩句句子湊起來了,這個時候果然找遍了,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他寫到這裡的時候,他一邊流淚,好像那個韓湘子就站在他前面,他就叫他,韓湘子又隱了,不給他看見。就是說叔叔,你那麼念我,你不要難過了,有這個災難,這個神仙就來一下,等叔叔真要找他,他又不給他看見了。他下面二句怎麼說呢,因為有這樣下面兩句,

知汝遠來應有意」,他說我懂了,你修成功了,你在「知汝」知道你,「知汝遠來」很遠的來,很遠的地方,知汝遠來應有意,我懂了,我懂了。他說,你為什麼現身給我看一下呢,

好收吾骨瘴江邊」,「好收」收起來收拾的收,我的骨頭,反正我會死在廣東了,好收我骨瘴……山嵐瘴氣的瘴,「瘴」我講錯了,好收我骨瘴,病,病字裡頭,病殼,一個病字,一個文章的章「瘴」,「江」第二個是江字,下面一個江字,瘴江,三點水的江,旁邊的邊,南方多瘴氣,到了廣東,氣候不對,容易生病的,瘴江邊,他講韓湘子,你來給我看一下,我懂了,我懂了,你真成了道了,先就警告我,現在你又跟我見一面,又趕快走了,不讓我叫你,他說你…大概我這一次下放到廣東會死在廣東,你給我看一面,你就告訴我放心,萬一我死在廣東將來給我棺木搬回來。

 

其實韓湘子故意現身給他看一下,他沒有懂。就是叫他,你放心!你還會下放幾年會回朝的,後來果然回朝了。這些你看八仙的故事就看到了,這個正史歷史上沒有的。那麼講到韓愈,為什麼講藥山禪師到韓愈?韓愈當時影響那個朝代的整個文化的革命,所以他反對那些歷

代的“那個文章”,寫得那麼美,“那個公文政府辦出來文章”,寫得很好,老百姓看不懂啊!他是提倡白話、提倡簡化,因此說提倡古文不要什麼「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說的什麼東西啊!所以他講的古文就是當時的白話,我們佛經翻的,你現在看的是古文是當時的白話,所以叫文起八代之衰,不然你們,我不那麼跟你們講,照國文系那些老師們,是不是講得通,我不知道。我這樣一講你們都懂了。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別朝陽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政  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邊

 

 

【李翱  貴耳而賤目】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那麼韓愈有個學生跟他兩個齊名,很有名氣的叫李翱1),不是現代的李敖。李翱,翱人的翱,飛翔那個翱。李翱,這是很有名的,這個人是韓愈的學生,文章跟韓愈一樣的好,都是提倡就是文學革命的中堅份子。這個人放到江西來做省長,李翱,那個時候太守,太守等於是匝長以上的省長,很有名。唐代的官不是現在的官,現在的官不值錢的,出來也沒有意思。這些官來了有什麼意思,同我們差不多。以前的官出來,那個樣子很像樣唱戲那個樣子。

 

宋高僧傳》:李翱到了江西做太守,聽說藥山禪師名氣那麼大,李翱,噢!有道……他跟韓愈倆都主張儒家的,佛家學佛的真有東西嗎?他要來摸一下底子了,不是來調查,他想稱量他一下,這位大禪師究竟有沒有道,有沒有學問啊。

 

他一個人到山上來,找這個藥山禪師,藥山禪師早就知道了他會來,那一天李翱上來,地方官,一路諸侯當地的首長,還是省裡頭的首長,等於省長過來,那個省長比現在省長威風大了。當然他穿便衣而去,穿便衣來,藥山禪師坐在那裡,拿一本經也來遮眼睛。其實他沒有看書,裝樣子的!

 

這個李翱這個省長,來了,看到這位老和尚瘦瘦的,高高的,好像也沒有什麼道,兩個……都是瘦骨頭一把,吃素吃得營養不夠不良的樣子。他就站在他後面看經,看了半天他也沒有叫他,老和尚也不回頭看,始終不回頭看他一眼。旁邊的小和尚,師父啊,太守來看你。「噢」,老和尚「噢」,好像沒有聽見又好像聽見了,「噢」頭都不回。碰到這個李翱脾氣又大,天下聞名第一,是韓愈的大學生,看老和尚頭都沒有回,小和尚告訴他太守在這來看你,噢,一聲,好像那個豬吃了那個……吃飯了,睡著,噢,一聲完了,頭都不回,

 

李翱一氣「哼」就走,一邊走一邊講,「聞名不如見面」,又聽到名氣那麼大,藥山禪師,我還特別來看他,結果是這麼一個老傢伙,聞名不如見面,這是禪宗,藥山禪師等他走幾步,太守!就叫他:「省長,你何必貴耳而賤目呢?」你怎麼把你耳朵看得那麼重要,把眼睛看得那麼壞啊。他說聞名不如見面,聞名是靠耳朵聽進來的,你現在本人來看我,是眼睛看我的,他說你把……你把耳朵看的那麼重要,把眼睛看的那麼壞,這個就是禪宗叫「棒喝」一棒就打過來了。笨人呢,絕對不懂。

 

這些人都第一流智慧,李翱一聽就震動了,趕快回身,「師父,對不起」。笨人不會的,你給他的問問題那些笨人問死了,答覆他一句話,老師,我還要請問,這個樣子還要怎麼樣子,怎麼樣子這個樣子,這個樣子是怎麼樣子,怎麼樣子是這個樣子,永遠搞不清的,所以禪宗六祖說,接引上上根器的人,上上智的人,不是普通人能夠學的,這個叫機鋒。一句話、一個字一點,他腦子就靈光了。聞名不如見面,不是太守我講錯了,唐朝不叫太守,「剌史」,漢朝叫太守,唐代這個叫剌史。省長,他是剌史,對。剌史,你何必貴耳而賤目,

 

他一聽,哎呀!這個嚴重,趕快回轉了,師父,然後就留下來,一談,他就佩服了,李翱就請問了,叫師父你傳給我道怎麼樣修?佛法怎麼樣證明,藥山禪師:你要學佛,這是禪宗,看到沒有,不講話的,一個手指頭上面一指、下面一指,你要我傳道給你就是這樣,

 

這下你們想一定,如果我是我們兩個表演,我的手這樣一動,你一定在我頭髮上看看,然後看看我的下面,鞋子穿的什麼就糟了,

 

李翱一看,這就是禪宗哦~是不要文字語言。「不懂,師父啊,弟子愚笨不懂,請你明示吧!」用道理講給我聽,他就講了:「雲在青天水在瓶」,其實呢,當時他嘛,點一下上面,並不是一定是這個句子,因為他不懂,所以他告訴李翱。他說師父啊,弟子太愚笨了,不懂,請你明示,他就說,雲在青天水在瓶,這一下李翱跪下來,「我懂了,師父!」正式拜他為師。

 

他真懂了沒有,誰知道,文字他懂了,不過李翱真懂了,所以回來他是捧佛法,寫了一篇很有名,中國文化文學史上,文學書史上大革命的一篇文章,叫《復性書》,所以講儒家孔孟之學能夠談到明心見性,就靠他這一手來的。這一篇文章比韓愈的威力還大叫《復性書》。一個人的生命本性怎麼樣明心見性,恢復到本來面目,他用儒家的觀點寫的。因此產生了宋代的理學家。朱熹二程夫子、陸象山,都是根據這篇《復性書》來的。這個學術歷史給你們講起來,要講三年課也講不完。

 

現代中國人,所以我要說,真的回到了自己的祖國我注重的是文化教育啊!我們的教育已經斷層了,下面接不上去,我所擔心的是這個啊,誰搞你什麼鐵路不路啊,這條路才重要呢!可是我也做不到,無可奈何!

 

      練得身形似鶴形  千株鬆下兩函經

      我來問道無餘說  雲在青天水在瓶

      選得幽居愜野情  終年無送亦無迎

      有時直上孤峰頂  月下披雲嘯一聲

 

李翱後來寫了《復性書》就是的,然後他對藥山禪師的恭敬寫了……就把師父講的這一句話,他就寫了一首詩,讚歎自己的師父,藥師啊,雲在青天水在瓶,不是喲,千株松下……第一句話,「煉得」修得身形似鶴形,煉得身形似鶴形,第一句詩你看到藥山禪師一定很瘦、很高、很長,他說他修到了煉得身形,走路一定大步大步走像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千株,木頭一個朱,千株松下兩函經,兩函經,我來問道是無餘話,他說我來向師父求道沒有多的一句話,只告訴我一句,雲在青天水在瓶。煉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餘話,雲在青天水在瓶。他是恭維他師父藥山禪師。還有一首你們翻翻《指月錄》上,藥山李翱這一段,我一下記不得了,那更好,他講什麼……講他的師父,有時獨上知峰頂,有時候爬到山頂上一個人站一下,月下披雲嘯一聲。在月亮下面四面都是雲包圍住,月下披雲嘯一聲,

 

哈……這樣一叫,實際上就是我們教你的,呵哈呼嘻,可是他發出聲音一叫,歷史上記載,藥山禪師站在峰頂上一叫,這個聲音在地平面上夜裡一叫,二十里路的人都聽到他的聲音,你看他的氣功到了什麼程度,這個就是氣功了,不是假的。有時獨上知峰頂,月下披雲嘯一聲。這也是李翱寫他的師父藥山,

 

為什麼講這一段呢,剛才給你們……叫你們眼睛定好對不對,所以牽到這一段。這個李翱在歷史上,這是對於中國文化教育歷史一個非常重要公案啊,一個故事你們不知道,都劃一個時代的這些大和尚們。

 

【張商英  無佛論】  《續清涼傳》《護法論》《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到了宋朝有個人,這個故事,要吃了飯再形容,我看,我不過先說啊,宋朝有個人做過宰相,這位先生窮書生出身的,窮書生出身,有個富家的小姐,學問也很好,看得起他,嫁給他了,後來考功名做了狀元當過宰相,張商英居士,在佛教裡是個大居士,宋朝一個宰相,他出身很窮,討了一個有學問、有錢的小姐,後來考取功名中進士,還沒有當進士以前他當什麼官呢,這個時候做的官很大,宋朝的轉運使,轉運使管財經,管交通、經濟的,管外貿,現在的外貿、交通、商業、經濟、海關都在他手上管,轉運使很大,那個時候權力很大。

 

他是個儒家之徒,讀孔孟之書,反對宗教、反對佛法的。這個太太呢,學問很好,他也很怕太太,不是怕,尊敬她,最窮的願意嫁……富有的嫁給他,一路讀書是他娘家培養他,功名考取今天,而且這個太太學識修養都很高,太太信佛,天天看佛經,他理都不理,但是他也不反對太太,現在來講信仰個人自由嘛,

 

不過他心裡也不同意太太信什麼迷信、宗教,信個什麼佛耶。他不好講,他就告訴太太,我想寫一篇文章。她說,你想寫什麼?《無佛論》!無佛論,沒有佛,騙人的,無佛論,這是公開反對啦!太太信佛天天看佛經,他也不反對,不過他是公開反對啦。給太太說,我想寫一篇文章。太太說,你想寫什麼。想寫無佛論。

 

這個太太怎麼講:「既然無佛,是何必論它呢。既然你認為沒有佛了,還寫什麼狗屁的文章,論什麼?」張商英一聽,完了!愣住了。這一棒給太太頭打昏啦,他要寫一篇無佛論,太太說,既然無佛,相公,你何必論它呢。

 

這就是禪宗,簡單明瞭一句話,他就不寫了。

 

有一天他進太太房間一看,太太的書桌上擺一本書,好漂亮,緞子的封面古書,線裝的,這個角上還用綢子包起來,他看那麼漂亮的書,過去一看什麼,《維摩詰經》,《維摩經》。《維摩詰經》是很有名的,鳩摩羅會法師譯的,維摩居士說法的經,很恭敬,他一看那麼好的書,跑來一看,拿起一看,那麼漂亮,問太太,這是什麼書,那麼漂亮。太太說,你看嘛。他一看,書名《維摩詰經》,他說真奇怪,我們聖人的書,孔子、孟子、四書五經都沒有那麼講究,一個印度來的外國的和尚的書怎麼那麼講究,又是反感,不過他翻了一下,一翻啊,眼睛被經典抓住了,這個文章句子之美啊,他捨不得了,看去,越看越捨不得,拿到手上不放了。

 

太太抓住機會了,禪宗的棒喝,這一棒子要打,「相公!拿去看一看,看完了好寫無佛論」。

 

所以你們女居士們,要結婚的要曉得修禪宗,管理丈夫,「妻管嚴」,要這樣管的,哪裡瞪起眼睛,不准去看,不准去碰,那多討厭啊,他就很溫柔的。相公,既然這樣你去看,看完了好寫無佛論。這一下《維摩經》看完了,他信佛了。他信得比太太還厲害,

 

所以你們也學會教化人,不要隨便啊,信佛好,像我在台北,過去國民黨有一位非常大的了不起的名人,文章也好,太太文章比他更好,同學,他自己天天跑來跟我倆個學佛打坐,太太理都不理,他就跟我講,怎麼樣把我太太也感化過來,我說你的太太我怎麼感化,有什麼辦法,大家就打他的棒子,他說你總要想個……大慈大悲,我說你這個笨蛋,怎麼叫我想辦法呢?你想辦法。他說怎麼想啊?

 

我說,她的學問比你好?對啊!我說你把《六祖壇經》,好的,你說擺在桌上,不要收起來。自己擺得好好的不准她看!這樣你太太就好奇,你出來了她會拿去看。他說……,後來就照我這樣辦,太太信佛得比他還厲害。你越叫人家信越不信。你要信,我還不給你。這樣,就好度人,所以學佛要度眾生,要懂得方便般若波羅蜜,方便者要懂,教育要有方法的嘛!沒有方法你怎麼教啊,方便波羅蜜就要懂得了。

 

這個張商英後來學佛以後,自己認為大徹大悟了,得道了,看各方面的這些禪宗大師,看不上眼,自己官又大、名氣又大,大居士大權威的官位,又是佛法又高,那時候佛法一高那得了啊,在學術上大家不敢碰。

 

有一個禪師叫雲峰悅,雲峰是山名,雲峰悅大禪師,有一天也在江西,這個……張商英準備到山上看看,聽說雲峰悅的名氣很大,究竟這個禪、道高到什麼程度他要來看看。結果雲峰悅夜裡,早晨起來就告訴徒弟,他說:「我昨天做了一個夢,看到太陽在我身上轉過去,真的假的不知道,我斷這張商英要來了」。這個徒弟說,師父這是什麼意思,直的太陽轉運至上這個現象嘛,張商英現在是做全國的轉運使,當然他要來,他很傲慢我非揍他不可,打他一棒,

 

結果張商英下午晚間果然到了,一到了,他很傲慢。雲峰悅大禪師出來見,客堂裡兩個一談,他就東問西問,你南普陀有幾個房間啊,多少,佛學院幾個學生啊,每一年開支多少啊,都問這些事,從來不跟雲峰悅談佛法,雲峰悅曉得因為他傲慢嘛,沒有,不在乎你,雲峰悅禪師也就是普通跟他應酬,他突然想起了,他說:「法師、禪師,聽人家說你的詩做得非常好」,問出家人道高不高嘛,

 

這講到文學了。聽人家說你的詩做得非常好。「相公,客氣話。哪裡……」人家說我詩做得好,等於別人講你的禪學得好是一樣的,站起來走了。他以為禪是自己佛法最高了,所以他對和尚看不上不談,所以故意不談道就故意說,聽人家說和尚你的詩做得很好。和尚做詩不是本行嘛,結果做得好也沒有了不起,道高不高才是真的嘛,

 

所以他馬上借這個機會一棒子打過去,他說:「人家說我詩做得好那是假話,等於人家講你的佛學得很好一樣的」,你們會說話學會了吧,罵人要這樣罵的嘛,這就叫機鋒,打棒子。這個張商英這一句很受不了,而且他站起來就進去,

 

張商英回頭問他的秘書副官,幾點鐘?準備下山啦,那秘書副官說,相公,來不及下山了,天黑了。他想想沒辦法,只好在這裡睡覺啦,這一睡,在這裡睡覺,雲峰悅禪師又陪他吃晚飯,吃了以後,兩個人就談佛法、禪宗,講了半天,雲峰悅禪師那個臉色就很不客氣、很嚴肅,他問他這……這個佛法在這個階段這個功夫怎樣,他有許多答不出來,雲峰悅禪師把筷子一放,碗飯一拔,這樣你人家都講你得了道,你憑這樣還夠嗎?站起來走了。

 

這一下我的媽媽,他真是消化不良啊,晚上下不了山,不過雲峰悅真打到他心裡頭去了,這些問題你沒有解決嘛,你功夫沒有達到嘛,你見地沒有夠嘛,只好在那兒睡覺了。這夜裡一睡覺啊,好了,那個設備就沒有廈大的房子好,也沒有你們住的什麼什麼旅館,像班首寮現在很講究,那個時候很差的啦,我們中國人你曉得,屙尿都是大便有個桶的,夜裡有個夜壺,他夜裡就給和尚罵得睡不著了,正在參話頭想怎麼樣辦,這個道理在哪裡,然後尿漲了,又沒有打火機,出去屙尿,馬桶在那裡不知道,一腳一踩,踏到馬桶倒翻了,把他身上倒得都是大便小便的,哦!這一下開悟了,大徹大悟,所以張商英踢倒了馬桶開悟的,然後大徹大悟了,

 

他感謝雲峰悅,真是他師父,就不管尿也不屙了,高興的就跑到方丈寮,跑到妙湛老和尚的房間就敲門,師父啊,你開門,師父啊,你開門。雲峰悅說,幹什麼。「師父,你叫我抓的那個賊啊,我已經抓到了」,這個老和尚躺在床上,「小事一件回去睡覺吧,明天再說」。這就是大禪師。

 

從此大徹大悟,然後我的重點還不在這裡,講到……剛才上午給你們講觀世音菩薩眼睛怎麼定,然後他做了一首偈子批評唐朝的李翱,這首詩,雲在青天水在瓶。他說李翱以為自己見道,他師父悟道了,他說那是理,理念學問上的悟,功夫上沒有到,這個意思。我跟你們講的,不然你們看不出來,你們看書看懂了,那我的沒得戲唱了,就是你們不懂的,我才來唱戲嘛,對不對,對,你好像開悟了的。

 

      雲在青天水在瓶  眼光隨指落深坑

      溪花不耐風霜苦  說甚深深海底行

 

這個他批評李翱這首詩怎麼做呀,雲在青天水在瓶,還是用他原來這一句,眼光隨指落深坑,溪花不耐風霜苦,說甚深深海底行。溪花不耐風霜苦,說甚深深海底行。這一點要給你們補充了,

 

他張商英後來悟道了當宰相,不過歷史上有一些奇怪事,宋朝三年不下雨,京城洛陽,不沒有三年,什麼……幾個月……一年不下雨,發表他當宰相當天是全國大雨,所以人家說他了不起,不過他在歷史上,政治上並不太高明,講句老實話,不過他當了宰相是真的。那麼他批評啊,李翱沒有悟,真的功夫沒有到,雲在青天,藥山禪師不是這樣嗎,這樣嗎,然後他問師父是什麼,師父說不懂,師父告訴他雲在青天水在瓶,李翱後來做了一首詩讚歎師父嘛,他把這個歷史的故事翻開,他認為他只是理念上、知識到達,功夫沒有到的。

 

雲在青天水在瓶,你師父這樣一指一指你眼睛跟到他走了,

眼光隨指落深坑,這個注意哦,你看我們一個人老了,要死啦,這個眼珠子抬不起來了,都向下面沉啦,下面沉是下墜下地獄了,眼睛是向上望是傲慢,翻了白眼也糟了,低下去也完啦,低下去下沉,所以我看到你們很多眼睛都不能平正,都是下沉,眼光隨指落深坑,不行囉,墮落下去。

 

第三句話更厲害,因為當時李翱問道藥山禪師,悟了道就是這樣嗎?藥山禪師說,不然,給他吩咐他,「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吩咐他兩句話。「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得道學佛的人,心境境界很高,但是光是境界很高,你打坐有定都沒有什麼了不起,佛的精神,菩薩道在行為要救世、救人,要佈施、要利眾生,不是度眾生,你拿什麼度?利眾生,你怎麼去幫忙社會幫忙眾生,所以說,高高山頂立,你個人修養境界可以,行為上是深深海底行。

 

那麼修密宗的人就說海底啊,就是像昨天講的氣脈海底輪要打通,那個亂扯啦,禪宗當年不講這個,不過有關係,也有關係。

 

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而且吩咐李翱,閨閣中物,閨閣裡頭的東西如果,捨不得永為滲漏。滲透了,閨閣中物,閨閣是太太、小姐的房間裡頭的東西,他說你捨得,不清淨的話,終為滲漏,你始終還是不……功夫定力不會到家的,閨閣裡頭的東西是什麼?就是男人要女人,女人要丈夫,就是這個事,古文很美,我不給你說穿,你永遠看不懂,閨閣中物,他說這個你丟不掉,捨不得,終為滲漏。你永遠不會圓滿,不會成功的。等於你們講漏丹,手淫、遺精,這些等等都還沒有搞好,就是廈門話閩南話,免講啦,免談、不要講了,終為滲漏。所以吩咐他行為上,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所以藥……現在要下來,

 

張商英批評李翱,他說你理論上懂,功夫上沒有到,雲在青天水在瓶,眼光隨指落深坑,他說根據你的一輩子的傳記行為,溪花不耐風霜苦,你得意做官的時候,你學到心境很寬闊很了不起,你失意不做官的時候,等於那個花一樣,下雪颳風你就撐不住了,不像松樹、不像柏樹,隨便你什麼環境,自己還是依然本色,他說溪花……那他說你這個都沒有做到,行為修行沒有到,你還講什麼,師父吩咐你深深海底行,你一點都沒有做到啊,學佛儘管學,做人做事的佈施行為你一點都沒有做到,這樣批評的。你看禪宗裡頭都是詩詞,要不然,嘩……一聲,要打你一棒,叫做棒喝。(南師繞場為眾糾正坐姿)

 

【壓空妄念  引狼拒虎】

思想、感覺,妄念紛飛,那是當然的,怎麼空呢?不是說怕這個思想雜念。把它壓下去,壓下去這個作用不是又是一個思想了嗎?你只要初步,只要知道是雜念、妄想紛飛,你知道自己在妄想,知道了。他那個妄想已經走掉了。這個妄想他自己本身不停留的啊,你想空它,多此一舉,它正來空你呢,每個妄想自己跑掉了,所以不要搞錯了,把這個心,雜念妄想,心想壓下去,錯了!你知道妄想來妄想去,那個能知的那一個作用,它並沒有受妄想的影響,自己心裡在生氣,也知道在生氣,等一下不生氣,也知道不生氣,心裡想東想西,也知道自己在想東,那個能知之性,它沒有動過啊本來清淨,所以上座就要懂得這個,

 

那麼你說這樣就是佛法,就是道嗎?這是初步入手啊,這是修如來禪,不是禪宗最高處,初步入手漸修法門,最好一個路子,

那麼你心中要問囉,是不是有一天,真正所有妄想雜念通通自然會清淨,

會呀!這是佛法跟科學結合告訴你啦,那就修安那般那,修止息,就止在息住,息住了,也可以說住在息了,不呼不吸不要忍哦,它自然,你看清楚心跟出入息,等於出……這一個呼吸,它自然有生命就有呼吸,這是普通,你等吸氣他自然進來,出去了以後,這一個就把它切斷,切斷了不是沒有氣哦,你那個生命的真氣就止息了,開始是慢慢的,將來你功夫熟,純熟了,息長知長,不呼不吸,止息這個境界,時間久了,你知道久了。息短知短,佛說的。有時候一剎那做得到,等一下做不到了,息短知……慢慢修去,不是一天兩天啊!

 

昨天已經告訴你,多少時間轉變什麼,這都是科學的,所以科學呢,有理論、有事實,呆板的、死板地,一步一步,他證驗效果出來了,正如道家所說的,還精補腦,長生不老,同腦有關係了,所以醫學上講思想雜念都是腦神經的關係,現在的科學一講,有道理,講了,普通人生命現象活著的普通道理,進一步的道理,現在醫學還找不到,這個頭腦,這個人來實驗,等到止息,定,自然是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然後雜念也沒有了,氣脈把腦最難打通,

 

第一步,下面,昨天講密宗所講的,臍輪,也就是說腎上腺以下的,氣脈很難打通,容易漏丹,漏失了,這個最高的難打通的是腦部,腦部是大樂輪,腦,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真的腦的神經整個的打通了的話,腦神經可以寧靜休息了,不想有跳動的作用了,你的雜念妄想也跟著完全停了,這個時候你的境界身心是,昨天講初步,還沒有講下去哦,離生喜樂,

 

到那個時候,這個腦子是不只是健全而清醒了,而清醒沒有雜念,沒有妄想,那就不同了,至於一般的修禪也好,密宗也好,各種各樣的修法,道家也好,多得很,真的大樂輪,腦部的氣脈,我們拿現代話科學來講,真的完全通了,寥寥無幾,不曉得,充其量只有幾位,當然這幾位我還沒有看見,真到了那一步,才敢說修行有點證驗,證果,所謂證果位,有一點希望,

 

所以佛法講證果位大菩薩境界,的確,同生理,腦的關係,密切的有關,我們衰老了也是腦的作用,這個幾時有空了,請我們有腦科的權威在這裡,請他給你們報告,不過請這些大教授、博士上課困難了,他自己還在用功呢,真到了……所以衰老老化,這個基因,與遺傳工程的關係,都是新的科學名稱哦,

 

你們佛學院科學常識要加強,現代佛學院,現代法師們不懂科學,不要關起門來,以為出了家剃了光頭,學了佛法是最高,那就……我經常罵人的八個字,夜郎自大,閉戶稱王,得少為足,得一點點以為滿足了,以為自己真是福田了,閉戶稱王,關起門來當皇帝,誰理你啊,你第一,你關在裡頭第一可以呀,那等於當年我小的時候在鄉下,家鄉看到一個人瘋掉了,天天要做皇帝,他自己以為是真的皇帝,在家裡門關著,把吃飯的桌子擺好,上面擺個位子坐在上面,叫太太孩子跪在前面三呼萬歲,自己做皇帝就是這樣,

 

所以說你不行呀,現代不同啦,科學醫理搞清楚,對於修道是大幫忙,而且學了醫更要學,學了一點醫要佈施利他,這個是最方便的,人家有痛苦你馬上解決他救他,不然你說慈悲,慈悲個什麼,都是叫人家慈悲我,我本身沒有慈悲人家,那是空話,所以剛才講大家坐在這裡,不要聽我的話又雜念來了,我的話是魔,我現在是魔,你坐得好好的偏要講話,你心不是雜念就來了嗎,這就是魔了,魔者也,故意磨練你的意思,菩薩、佛才能當魔,我不是菩薩也不是佛,我是魔,磨你們的,你們很清靜,我給你聲音講給你聽,吵你,使你不清靜,你跟著我妄想亂跑了,那是你們差勁,與我無關,

 

我講話儘管講,道理聽懂了,禪宗祖師一句話,一知便休,知道了,丟開了,所有道理都是沒有道理,這就是禪。所以禪宗不要文字言語,所有道理懂了,不要道理,這個道理更簡單,我告訴你們,佛法、禪就在這個地方。你們諸位從小同我一樣都讀過書對不對,都從一二三四這麼學起來的,學到現在不管你學問,這個人我們這一堂裡頭大教授、博士好幾位,而且都是權威的,這幾位博士都是國際上有名的,不只海峽兩面有名哦,國際上有名的。你以為滿堂裡頭很多英雄好漢,都同我們一樣,不管是博士、碩士,你們「不士」都可以,你看從小學讀到中學,讀到大學,讀了一輩子的書,腦子裡頭真的有那麼多書嗎,聽過了一樣都沒有,本空的呀。

 

過去老師,當時很感激他的,現在……,沒有教你東西啊,老師也沒有教你東西呀,你也沒有學了什麼東西,這就是禪的道理,這就是心印。你也沒有東西,沒有學到,他也沒有講,可是你智慧也增加了,你道理也懂了,佛法也是這個道理,所以禪宗叫「心印」,

 

什麼叫心印呢?比如我們刻一個,用蠟,這個蠟或肥皂刻一個印,刻了一個印章,用印色油蓋上去,那個紙上就有這個印模了,肥皂呢,也化掉了,洗衣服了、沒有了。蠟也是,都沒有了,可是印呢留下來了,只留下一個影像,沒有東西。這個道理瞭解進去了,回轉,我的話都是多餘的,你只看到自己雜念妄想自性本空,可是呢,這樣禪那麼容易,就是那麼容易,可是真不容易,你知道自己自性本空,我現在講了,你也理解了,可是對不起,就是空不了,

 

這個味道很好,而偏偏又打擾的雜念又來了,這就是《楞嚴經》上佛告訴阿難的,這些雜念妄想,都是無始以來的習慣習氣給你帶來的,《楞嚴經》這個名字叫做什麼呢,這個就是習氣,雜念妄想停不了,就是習氣停不了,這股習氣停不了,所以不能證果,不能得道。這股習氣佛在《楞嚴經》上,給你定個名稱,用中文翻譯非常美,美麗四個字,客塵煩惱,做客人的客,灰塵的塵,地下的灰塵,煩惱,佛法講煩惱,不是痛苦,你要注意痛苦是痛苦,痛苦是生理與心理的觸覺的關係,煩惱是心理跟情緒兩個所發生的。很煩惱,煩惱人,擾亂人,所以煩惱是煩惱,痛苦是痛苦。佛告訴你這些客塵,等於家裡很多客人來來往往,每個思想每個什麼來,這些都是鏡子,虛空中的灰塵,飛來飛去擾亂的不得了,客塵煩惱,佛學用的那個文學的程度,又是科學的東西多高啊,

 

所以我以前教那些學科學的同學,去做老師講物理、講化學,你們能夠用文學的東西把它講出來,我們國家後代學科學就發達了、容易了,有幾個學生大學畢業出去當講師,學化學,學物理,老師啊!你講的對啊,我們想那麼作,怎麼講呢?這個科學物理、化學,用文學……,我說那你是笨蛋,不讀書嘛。他說,怎麼講。我說容易得很,譬如你講物理啊,講天文啊,講化學很多,譬如李白那首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多好多美啊,尤其在外面做客人,尤其你們有時候想家鄉啊,想父母就想起這首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你看這是文學吧,對啊,文學,好詩啊,都是科學。他說,床前明月光,這個刻意東邊有窗啊?西過有窗啊?還是南邊?還是北邊?這個床前的明月光,哪個方位照過來的。疑是地上霜,當然不是春天囉,也不是夏天了,一定是秋天了,秋天是哪一個月份啊,你就把天文常識、方位,都講了嘛。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這個房間的建築,是建築師設計得不好嗎,還是房子破舊了嗎,頭一抬,還是躺在床上抬頭看到的,還是坐在椅子上抬頭看到的,還是趴在地上抬頭看到的,舉頭望明月,剛好看到這個月亮。低頭思故鄉,他哭了沒有,還是沒有哭,還是怎麼樣,這個你一發揮,什麼物理、天文,很多啦,很多啦,都有道理的。哦!那個同學懂了,對了,後來去做化學老師,非常叫座,他上化學的課啊,學生聽了高興得不得了,化學也懂了,中國的文學也好了,國文也好了,是這個道理。所以你們佛法要跟科學配合,時代不同了。

 

我三十四……,三十幾年前到香港,香港最大的人民大會堂,是香港會堂,那個時候,佛教界是我怕碰的,佛教大師、法師們我最怕,個個都有法,我沒有法,不過佛教有些居士,也有些和尚,天主教的神父、牧師,約了很多修女,要我講一個問題,宗教問題,我就講了,我結論告訴大家,每個宗很多宗,各個宗教,同來參加聽的很多,我說,二十一世紀的文化與文明,你們諸位的宗教家,把所有的宗教的外衣要剝掉、脫掉,所有宗教的儀式要拿掉,要配合科學的文明,表達宣揚你們宗教的教義與哲學,你才能夠跟得上時代,不然你們所有的宗教都被時代打垮了,不是哪個人要打垮你,科學的進步,物質文明的發展,你宗教就站不住了,你還是照老辦法,保持每一個宗教的,那個過去落伍的,農業社會的那一套,自我關閉的那一種方式來做的話,你們這所有幾大教,對不住,我跟你們都是朋友,我站在朋友立場,給你個判決、批判,八個字,叫「閉門主義,,自殺政策」,就這樣作結論,這個結論就賺了,賺了什麼,賺了好多拍掌的聲音,如此而已,是真的話。

 

所以你們出家歸出家,學業要努力的進修,在家人會的我都會,世間法都是佛法,這些客塵煩惱都是客塵煩惱,但是佛明明告訴你,這些都是客塵煩惱,是客人,不是主人,你那個自性本身,客人來主人家,當然知道他是客人,他住一陣會走的,就是他住一個月他也離開的,他是客人不是主人,你那個主人在家裡不動就對了,所以所有這些思想妄念來來去去,你知道思想妄念,眼睛一閉,一定下來,一靜下來,這個不叫靜,靜而後也可以定了,那麼這個妄念雜想東來西往是客塵煩惱,你管它幹嘛,客塵煩惱自性本空。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會桃李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羣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

      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懷?

      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

 

你們年輕一代,我倚老賣老了,又毛病又來了,你們年輕一代,學中國的自己的文化,不曉得讀過一篇書沒有,李太白,當然不是李太黑了,李太黑的哥哥叫李太白,太白了,他寫了一篇文章叫《春夜宴桃李園序》,你認為李太白是不是學……,他學道也學佛的,第一兩句話名句和文章都是千古有名,夫天地者,那個「夫」字不管,古文那個「夫」,就是我們現在講話,「哎」就是這個意思,開始講話了,或者是那個「那麼」這個意思,「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浮生如夢,為歡幾何」。這同我們十一、二歲讀的、背的,老師自己逼自己,老師叫一聲,自己逼自己背來的,你看不是你們這樣哦,靠筆記本記來的,我是靠腦袋記下來的,靠心記下來的,幾十年要用就拿出來了,所以我到大學裡上課不帶講義、不帶書本的,那個古國治給我提皮包,他是大學一年級就跟到我,提個皮包,上汽車,穿個長袍,有一支粉筆,講到哪裡寫到哪裡就行了,做老師還要靠講義靠書本嗎,你腦袋裡就是了嘛,你看現在我又拿出來了,幾十年又忘記了,一想到就背來,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逆旅是什麼,旅館,他說我們這個宇宙天地算什麼,是我們一個大旅館,我們住在這個旅館裡,住了七十年、八十年、一百年,總要走路的,旅館不是家,「光陰者,時間是百代之過客」,幾千年歷史,不過旅館的客人一樣,一代一代走了,什麼秦始皇、漢高祖、唐太宗,什麼什麼東西……,什麼康熙、雍正、乾隆、朱元璋,什麼……什麼……,孫中山、什麼毛澤東,什麼……什麼又……這些人都統統過了,亂紛紛,《紅樓夢》上說,亂紛紛,都過去了,歷史。所以,「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你看他佛學通了,李白。

 

時間空間胸襟是那麼偉大,一切不留,「浮生如夢」,這個生命活到不真實,浮在水面上的油一樣,要化掉的。「為歡幾何」,人生的快樂高興的事情有幾樣啊,都沒有,就是今天很高興,我們大家連老朋友們四川的、北京的都來了,大家好朋友來捧場,捧到玩一玩,七天,一剎那之間就過去了,「為歡幾何」啊,你問那些老朋友在北京來,他們來的你以為他方便呀,不方便,家裡太太、孩子,私事、公事一大堆,這個南老頭這個傢伙要來廈門玩,我們只好丟下來陪他聚幾天玩玩吧,好朋友,還不是兩天三天就走了,沒事了,「浮生如夢,為歡幾何」。都過了,沒有事了。所以我常常……,

 

外國人問我你們中國文化,西方人批評我們中國文化沒有宗教,沒有哲學。我說你們亂扯,你們又懂中國,中國文化比你們偉大,中國文化開始……,西方文化開始是宗教,由宗教變成哲學,由哲學變成科學,我說我中國從五千年以前就是有宗教,什麼宗教,信仰祖宗,我們那個上帝同你們不同,祖宗就是上帝。上帝上面戴個帽子就是天,那個就是宗教。家族所以祭祖最重要,他說對了,是這樣。

 

我說我們的哲學不像你西方難辦了,你們西方哲學是哲學,文學是文學科學是科學,哲學裡頭唯物是唯物,唯心是唯心,各種分類,我們的哲學一股邋遢的,我們的宗教哲學統統包在一起,所以中國的哲學家,文哲不分,文學同哲學分不開的,很好的哲學思想都在文學裡頭,你如果不會古代的詩詞,詩詞歌賦不會,你根本沒有辦法懂中國的哲學,文哲不分。

 

文史不分,大文學家還是大史學家,司馬遷、班固、司馬光,這些歷史學家都是大文豪、大文學家,而且是文史不分。

 

還有呢,文政不分,政治與歷史與文學分不開的,每一個歷史學家,都是一個大政治家,白天辦公是政治家,回到書房裡,書房裡寫文章是文學家,文章的內容包括都是哲學家,你看管子、孔子,這些人多得很,所以我說不像你西方啊。你西方研究哲學研究宗教,這個生命是宇宙萬物,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呢,這是科學、哲學,這個世界上先有個男人,還是先有個女人啊,先有個雞,還是先有蛋,

 

我們中國人是鄉下人,我說大哲學家,雞呀、蛋呀,就把牠雞殺了,蛋也不要拿出來,蛋就在雞肚子一起燉去吃了就算了,我們中國簡單,這個對吧,那吃補的嘛。可是西方呢,就科學分類,中國人也要問了,有沒有這種問法,沒有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有這麼想法,中國人在文學裡,譬如唐代那個詩人寫的《春江花月夜》,他就寫,

江上何人初見月」,站在長江上面哪一個人?第一次看到月亮的,是哪個人?

江月何年初照人」,這個月亮在天上出來時,究竟是幾億萬年前哪一天哪一個時辰照出來的,誰照的,就是宗教,就哲學,也是科學,中國所以文化這就是這樣,這是中國文化的特點,就是特色,你看叫了半天,中國文化的特色在什麼地方,這些都是特色。你看我們的文化裡頭,哲學、科學、宗教、政治包括在一起的,兩句話,江上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這個就很美了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