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26, 2020

第十七盤

 

01本師成佛與打七

02生命科學及死亡

03中陰和入胎

04住胎與成長

05七支坐法

06體操與入定方法

07入定福德智慧

08安那般那六妙門

09龍樹及概論

10定境分析

11止觀詳講與定境

12羅什法師

13四禪與氣脈

14般舟三昧與氣脈

15韓愈李翱

16張商英開悟

16

17達磨四句

18德山與曾參悟道

19馬祖及朱元璋

20靈光獨耀四偈

21一二禪境界

22見戒禁取見

23三四禪境界

24八定的修持

25達磨祖師

26參話頭

27克勤禪師

28峨眉山閉關

29輕安和靜坐經驗

30光厚和洪部長

31唯識和中觀

32中觀與八識

33現量比量非量

34密宗修法及唱念

35八識頌

36洪醫師報告

37楞嚴經真心

38楞嚴世界成立

39楞嚴經總結

40教育和希望

 

 

 

 


【李章武《赠成都僧》】

唐宋的時候出家人,去出家的文憑,考試及格給你文憑去出家,現在你們出家叫「度牒」,就是拿張文憑,要考的,不像現在人隨便,考取出家了有這個身份比現在博士大了,所以有一次他淘汰沙門,沙門就是出家人代號,而且要考,結果政府把有一個地方,在湖北,到處山裡頭都趕出來,在一個山裡頭廟子裡搜出一個和尚,要考試《金剛經》、《楞嚴經》隨便考,這個和尚哭了,跪下來,給這個主管官講,師父你哭個什麼事嘛,我也奉皇帝政府的命令要辦,又不是對付你。他說不是啦,你不知道,我從小出家,學的是禪宗,在禪堂裡打坐參禪,我沒有研究佛經啦,你要叫我考佛經是一定考不取的嘛,你要我……考不取,你們的命令要還俗了,我不願意還俗,我願意一輩子做和尚學佛啊。

 

這個主考官內行的,面孔擺的很凶,同我們楊老哥一樣,威嚴一擺嚇死人,他心腸慈悲。他就跟他談了幾句,問了一點佛法,嘿!一看他真用功的,叫他寫文字,一個都寫不出來的,這個主考官就負了責了,好官,拿起筆來,把和尚的文憑度牒上面,寫了四句話交給他,你走吧,就說我負責了,放一個。他說,

南宗尚許通方便」,南宗就是六祖禪宗,南方這個南,六祖在南方廣東一帶開始,南宗尚……和尚的尚,許可的許,通方便,

何事心中更唸經」,何必心裡頭啊,心本來清淨,還要加上一個,念一個什麼經啊,讀個什麼書啊,這一下你們不要讀書了,

此去比丘雲水伴」,你現在走吧,我放你走,就通過了,還是給你當和尚,雲水伴,

何山松柏不青青」,快一點吧,你到山裡去修行去啦,不要給他們抓住就行了,哪個山上,松樹、柏樹不青青呀。

真是好了不起,政治、哲學、文學都配在一起,南宗尚許通方便,何事心中更唸經,何必加一樣東西呢,此去比丘雲水伴,就放人了,你去吧我負責,你這個比丘,雲水伴,走到高山深一點地方去修行去吧!何山松柏不青青。

 

上歸州刺史代通狀  [] 懷濬】

好了這個歷史的故事又講到我們在廈門,大概是廈門福建的事了。有一次福建的這位,剌史唐朝的叫於幼,不管名字了,這個歷史你們不懂啦,不是說你們不懂,這個話很抱歉好像傲慢,就是講歷史太麻煩了,就是一位當年的剌史,一路諸侯,管湖北,人家說有個和尚不守規矩,一天到晚瘋來瘋去在街上亂跑,不住好好的廟子,不曉得什麼。這樣嗎,社會秩序不好,抓來。

 

他很威嚴,一看這個和尚瘋瘋顛顛的,他就問他,你叫什麼名字啊,不說話,哪裡人啊,不說話,啞巴嗎,搖搖頭,不是啞巴吧,為什麼不講,壞官就是……以前那,以前法律就是我,我就是法律,這要打人啦,他也不打,你為什麼不肯說話,你會寫字嗎?會。你讀過書的呀,會作詩嗎?會。拿紙來、拿筆來,你寫給我看。他拿了筆就寫,怎麼寫,

家住閩山東復東,山中日日有花紅」,而今山中日日,天天有花紅,有花紅,

而今不在花紅處,花在舊時紅處紅」。美不美呢,好不好,諸位同學,你們通過吧。

家住閩山東復東,山中日日有花紅,而今不在花紅處,花在舊時紅處紅。

 

究竟是福建哪個地方人,格老子他還是不說,看詩呢,你看簡簡單單這個詩,這一首詩就美極了,這於幼一看就楞住了,癡和尚,這個頭光得不簡單啊,他就改了臉色。師父啊,你還是詳細寫一個啦。他拿起筆又寫了,家住閩山,你就將就那個上面改了(指點寫黑板的同學),

家住閩山西復西,山中日日有鶯啼」,黃鶯有鶯啼,有鶯啼,

而今不在鶯啼處,鶯在舊時啼處啼」。

這位首長一看啊,不說話了,師父啊,你請吧,沒有事了,沒有事你請吧,

 

這就是禪宗。禪宗不立文字,不立語言,但是要用出文字、語言的每一個表達都很高明,那麼這位禪師究竟是誰,誰也不知道,到現在歷史上只留下來這兩首詩,知道他是福建來的。家住閩山西復西,山中日日有鶯啼,而今不在鶯啼處,鶯在舊時啼處啼。人生境界就是如此,你去參參看,文學也在了,佛法也在了,換句話說,我是個和尚出家人,又沒有犯法,就是這個樣子,碰到這個好的官吏於首長,請吧師父,有數了,這是個高人。

 

【五祖禪師  小偷兒子】

禪宗是所有佛法裡的大智慧,不照次序,立地……,直指人心。直指人心,立地成佛的法門,談何容易啊,「直指人心,立地成佛」。禪宗的一位祖師,就是宋代的,唐朝末年,宋代的五祖禪師,不是六祖的師父五祖,這個五祖是五祖廟,是黃梅,湖北黃梅,五祖在黃梅,五祖過世了,徒弟們給他建的廟子叫五祖廟,這個五祖演禪師就是這個廟子的方丈。禪宗的大德。他的一生的說法,活潑潑的靈活的很,了不起一位,在中國文化史上,他是了不起一個人物,當然是和尚啦。

 

有人問他,師父啊,我跟你學佛、參禪那麼久,一點消息一點路子都沒有,師父啊,佛法總有一條捷路嘛。快速公路,你告訴我一個方法嘛。啊!好,他說,我給你講個故事給你聽啊。

 

有個小偷,本事非常大,是名偷啦,有名的小偷,這個兒子啊,想跟爸爸學這個本事,小偷的兒子。爸爸啊,你把這一套本事傳給我好了。自己儘管做小偷,不喜歡自己兒子也做小偷了。他說你學這個幹什麼。兒子一定要學,他也沒辦法,好了傳給你,晚上跟我來,晚上兒子跟著老子就去偷了,這個小偷,偷了一家,把窗子、門都撬開了,把兒子帶進去,這個小偷找到那個地方了,一隻箱子,大箱,古代那個箱子,放衣服櫃子的,很高,很大,有我們這個講台那麼大,高,還要寬一點都有,有鎖。這個小偷就把鎖打開了,打開箱子,裡頭都是寶貴東西,還有好的,很好的衣服都在內,他叫兒子,當然不像我們講話啦,爬進去,這個兒子就爬進去了,然後這個小偷把蓋子一蓋,把鎖一鎖,有小偷哦,就跑了。

 

這下,這個兒子關在箱子氣得……,叫你教我小偷,你還把我鎖在箱子裡頭,還拚命叫有小偷。全家都起來,哎呀!有小偷,鬧哦,一家鬧得一蹋糊塗,點起燈子到處找,沒有啊,奇怪,沒有啊,這個聲音哪裡來,哦,是窗子,也……也不對了,是開過,是有小偷進來,小偷在哪裡,找遍沒有。這個兒子在裡頭要命啊,寧可給他抓住打一頓打死了也好,這個鎖在裡頭要悶死的,兒子呢,怎麼出來呢,這兒子急了,人急智生,所以普通話講,人急跳牆,狗急跳牆人急就懸樑,就上吊了,怎麼辦啊?

 

然後兒子聽到一個丫頭找到這個櫃子旁邊,櫃子也好好的,櫃子沒有打開好好的啊,正在講他裡頭聽到這下有救了,他就在裡頭學老鼠叫的聲音,吱吱喳喳,學老鼠叫,丫頭說,不得了,小偷沒有,這個櫃子裡有老鼠,哎呀!完蛋了。主人家說,趕快拿鑰匙拿鑰匙把櫃子打開,有老鼠怎麼得了。鑰匙一打開,這個孩子呀,從裡頭一站起來,把這個蠟燭燈一吹就跑掉了。

 

這一跑回來啊,回到家裡,這個爸爸是小偷囉,看這爸爸幹什麼,在家裡睡大覺,躺在床上蓋著被子舒舒服服的。兒子把他叫,爸爸你怎麼搞的,我要你教我本事,你還把我關在裡頭,還叫小偷,你回來睡覺,你不怕我……抓去,關進公安局會打死的。爸爸說,不要囉嗦,你怎麼出來的。他說,我有什麼辦法,給你關在裡頭正要命的,可是後來就是我學老鼠叫,他們把櫃子打開,我把燈一吹了就跑了。

 

畢業了,行了,就是這個樣子。干小偷還有一定的兵法,還有一定的方法,只要你急中生智跑得出來就對了。

 

【〈指月錄〉原文:師曰。我這裏禪。似個什麼。如人家會作賊。有一兒子。一日云。我爺老後。我却如何養家。須學個事業始得。遂白其爺。爺云。好得。一夜引至巨室。穿窬人宅開櫃。乃教兒子入其中取衣帛。兒纔入櫃爺便閉却復鎖了。故於廳上扣打。令其家驚覺。乃先尋穿窬而去。其家人即時起來。點火燭之。知有賊。但已去了。其賊兒在櫃中。私自語曰。我爺何故如此。正悶悶中。却得一計。作鼠齩聲。其家遣婢點燈開櫃。櫃纔開了。賊兒聳身吹滅燈。推倒婢走出。其家人趕至中路。賊兒忽見一井。乃推巨石投井中。其人却於井中覔賊。兒直走歸家問爺。爺云。你休說。你怎生得出。兒具說上件意。爺云。你恁麼儘做得。

師垂語曰。譬如水牯牛過窓欞。頭角四蹄都過了。因甚尾巴過不得。】

 

五祖演給人家說,他說,你學佛啊,什麼密宗、禪宗,只要你跳出來就對了,管你什麼方法的,打坐就這就是。你們要學禪宗嗎,你看怎麼學。所以有人說,修行之路,我們像一條蟲,在這個竹節裡頭,你要從竹頂上爬出來,這個蟲子在竹節裡頭一節一節慢慢的咬,咬多少年才爬到頂上,禪宗是個什麼方法?牠不這樣咬,這個蟲子在竹節裡頭,橫咬一個洞出來一下就爬到頂上了。

 

所以你們要聽禪宗啊,禪宗是這樣一個玩意兒,你怎麼樣去學。所以達摩祖師當時傳禪宗在中國,最後交代以《楞伽經》印心,以楞伽印心,楞伽經上,《楞伽經》也是唯識法相宗的最重要經典,也是禪宗的最重要,達摩祖師交代不是《金剛經》,《金剛經》是五祖開始才用金剛經,因為人的智慧低了。達摩祖師交代以楞伽印心。《楞伽經》重要一句話,當然很多都是重要話,以禪宗來講是,以無門為法門,沒有一個固定的方法,只要你開悟了,明心見性成佛,怎樣都可以,是解脫嘛,心空解脫了,哪有方法的,有個方法,就不能解脫了,以無門為法門。

 

【修靜坐成習慣】

我們好好坐一堂,我再來供養諸位,再講給你聽,不是光聽笑話的喔,我也蠻辛苦的,為什麼講這些給你們聽,希望你們在幾天以內智慧增長,自己真能夠跳出來,這個牢籠,收好腿子上座。「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南師巡視禪堂,為大眾糾正坐姿)

 

這一堂坐得非常好,真是有點上路了,老和尚的願力,禪堂也建起來,今後大家不管住禪堂或者自己,出家的同學們,自己修持,關於靜坐修法,每天一定要規定自己,至少三次,早晨起床一次,晚上睡前一次,白天看你自己的時間規定。要自寧戒律不要別人管,自己管理自己起來,這樣一路下去,一定會有成就的。在家的諸位居士、菩薩們,回到家裡,把這個禪堂的這個習慣這個精神,變成生活裡頭一部分,非常美、善的生活,也是在家裡早晨,不要忘記了還是在禪堂一樣,早晨起床一次靜坐,晚上臨睡以前靜坐,白天如果有空的人,下午午睡以後起來一堂靜坐,起碼三次。不是為靜坐而靜坐,靜坐不是道,但是要想成道明心見性而證菩提,又非修靜坐這個禪定工夫不可,同時為了自己生命的健康,平常少病少苦惱,這是最不花本錢的健康保養辦法,同時把生活回家以後,規定調整好,也是生活一種規律,嚴肅自己的人生,嚴肅自己的生活,你慢慢養成習慣了,社會上的朋友們,家庭大家都知道,就變成一種風氣很好啊。

 

至於靜坐真正的用功想得到定的境界,我已經再三強調,從安那般那入手,出入息。達摩祖師禪宗的祖師到中國來,有四句話,做功夫方面他傳了禪宗實際的四句話,做功夫方面,大家一般不注意它,「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景德傳燈錄》,也就是達摩祖師給二祖神光講的,用功修證方法之一,外面放下一切,當你兩腿靜坐,最好是隨時,隨時如此,外息諸緣,內心無喘,為什麼用這個喘,喘氣那個喘呢,喘,我們普通人認為是呼吸,在修道的功夫上講,認為在喘氣啊,哮喘病那個喘,內心靜止了,呼吸也住了,內心無喘。心念,氣一住了,念也住在息的境界上,一切雜念妄想都住了,

 

昨天有一位外國同學提出來講的,這個就是金剛經的狀況護念,你講對了。諸佛、十方佛、菩薩如何降伏其心,善護念之,這是一個正念存在了,三十七菩提道品的正念,這是正定了,內心無喘,心如牆壁,不是得了心臟狹心症了,什麼心如牆壁,心怎麼當牆壁,就是內外隔絕了,隔開了,外面環境再吵、再亂,沒有關係,自己內心仍然清淨,所以內外,心如牆壁,就隔離了,不要外形去出家,心出家了,那才是真出家,心如牆壁,可以入道。並不是說,這就是道,就是佛法了,這樣嘛,可以進入佛法的那個真正的三昧,

 

【回答問題】

中國醫學道家的,女人十四第一次來月經,就是破了身了,不是完整的童身,在女性月經期沒有來以前,在男孩子對性的觀念還沒有開始以前,男女兩個同等都算童身,童身修行就非常快,這是佛道兩家所認為,童體修行非常快,因為不是身體關係,心的關係,此心的染污就不多嘛,那麼道家強調是身體關係,所以一般搞哲學的認為道家偏重唯物修法,佛家是偏重心理的修法啊!唯心的修法。都有它的理由。道家修法認為破了身的女人,所謂七,七年一個變化,十四歲來月經,七七四十九歲,就月經沒有了,老了,那麼現在醫學叫更年期,上次都講過的,男人也有更年期喔,都講過吧,你點個頭也好嘛,如果你說我沒有聽到,那你再去聽錄音去吧,我才懶得跟你講第二道。

 

那麼道家的修法為了練身體,因為譬如說,已經過了二、三十歲,四、五十歲的人,月經還沒斷的話,或者生過孩子,或者沒生過孩子,要恢復到童體,就是修一個法門,叫斬赤龍。把這條龍,月經代表這一條龍,一個月來一次,要把它修斷,所謂認為月經修斷就恢復女性的童體,如果說這個女的已經超過了七七四十九歲以後,天然的更年期月經沒有了,那麼修行必須修得,譬如說六十歲、八十歲、九十歲的女性,必須要修得月經再來,來了以後又把他斬斷,就要加兩三倍的修法了,這是道家的一套理論。

 

注意喔,我們現在的課題是生命科學,這個問題你問得很有趣,這裡醫生很多,有婦女月經這一科的權威大師、醫生大師,黃醫生在這裡,還有洪醫師啦,朱醫師啦,這些什麼師多得很,這幾位都是大法師,朱大法師啦,洪大法師、黃大法師,都是大醫師,在他們的學理上,他們都是正統的大學畢業,正統的拿到學位的博士,醫學博士,就是西方這一套醫學,不承認這個話,不是他們三個人不承認。在西方醫學這個理論不承認,而且假使照一般的婦科道理,不管是中醫、西醫,

 

這個女性假使一、二十歲忽然不來月經,好久不來了,那在中醫還要吃通經的藥呢,認為是病態,在西醫認為也很嚴重,但是,有些病例也不一定,譬如有些女性天生不來的,一輩子沒有月經,像我有一個學生就是這樣,現在好幾十年不見,大概活著應該是六、七十歲了,她一輩子不曉得月經是什麼事,還有些女的三年一次月經,還有些六個月,還些三個月,這一類的女性,在中國的俗話叫做觀音身,就是前生有修行的,或者是和尚、尼姑來投胎的,所以叫觀音身,身體的身,那真是命好,一個女的沒有這個,一個月麻煩一次,沒有那真是觀音菩薩,觀音身。但是在醫學上說,假使這樣觀音身的人結了婚,會不會生孩子懷孕呢,又是一個問題,科學問題,她可以沒有月經,還有沒有排卵的作用呢,所以佛法道都是科學啊,問題大得很,不能再講下去,講下去好像醫學院給你們討論上課一樣,講到這裡答覆你這個問題,

 

【〈指月錄〉原文:

    衣止不傳。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說理者多。通理者少。

    潛符密證。千萬有餘。汝當闡揚。勿輕未悟。一念回機。便同本得。】

 

所以女性一定要先斬赤龍,才跟男性同等的修法,是道家一派的說法,那道家的忌諱多了,女性月經來了還不能打坐,打坐要出毛病的,都靠不住的,沒有這一回事,當然你假使照道家的修法有為法來修,那月經來不應該打坐,你拿他有為法要修。如果學佛,空嘛,一切皆空,萬念都不動了,那月經來打坐沒有關係,

 

怎麼樣是一念回機,這是達摩祖師的話,「一念回機,便同本得」。下面還有一句八個字,兩句要連起來,那麼在文字上先告訴你,回機,機者就是機關嘛,就是開關嘛,對不對,譬如我們開電燈,那個電燈按鈕在那裡,那個指頭一按它就亮了,就是開了嘛,一念回機,就把這個機關一按,電就回去了就不亮了,這個譬方回機就是開這個機關,一念回機,你這個念頭一起來,就把它關閉回到原來不起念的地方,當然是便同本得就對了,你現在能不能做到一念回機呢?一念回機就是這樣,念頭還沒有起來不是壓下去喔!念頭一來就空掉了,回到本來空的地方嘛,假定你能夠到達這樣,是真的是這樣,我不敢斷定你,我沒有看到你這個人,也沒有看到你的修持。

 

假定你真的這樣,你下面問在平常生活中怎麼應用呢,那你就奕應用更大了,一念回機,回到你那本空的境界,是「心如明鏡台」啊,再高一點就「明鏡也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你就千軍萬馬當中都可以去了,你就是佈施眾生,做任何事情一點都沾不住,因為你一念回機本空嘛,日常生活中活潑潑的,天真的、乾淨的,不受一切污染,就怕你做不到,你做到了你還寫給我請問菩薩,我倒答覆你是菩薩,真的喔,菩薩,這樣一個答覆你。

 

第二句你問心不他馳的時候是怎麼樣,心不向外,他馳兩個字,不向他就是代表外面,此心不向外跑,不亂跑了,你說怎麼樣,你還問我,心不他馳時是如何,你問我心不外跑的境界怎麼樣啊,還是問我,我的心,你問的人說,我的心已經不外跑了怎麼樣呢?對不對,你問的邏輯沒有寫清楚嘛,對不對,如果我用禪宗的答法,你說心不他馳是如何啊,心不他馳是如何,我要照禪宗答法,如果你在我前面,照古代的禪宗,你站在我前面合了一個掌,請問心不他馳是如何,我是禪宗大師的話,走了,不答覆你了,你心已經不他馳,你永遠給我站在這裡吧,對不對,心不他馳就好了嘛,只要不是昏沉,不是掉舉,那還有個如何啊。還有個禪宗,還可以個答法方式,你問我心不他馳時如何?我瞪著眼睛看了你半天,兩個手一指,心不他馳,就完了嘛!這就是禪。現在不跟你談這一套,你心不他馳如何這個問題你沒有寫清楚,

 

不過你下面有,起心即乖,不起心如何做事啊?「動念即錯,起心即乖」,這是講修定時候的境界,還要看修那一種定,用到這兩句話,所以叫起心動念即乖就不對了。如果你要做事啊,那有不起心的啊,當然起心,那麼你就參考,我告訴你,你參考永嘉大師禪宗集,裡頭後面的兩篇重要,奢摩他頌同「毗婆捨那頌」。奢摩他就是止,就是三摩地啦,古代翻成奢摩他,就是三摩地,古代音,每個時代音不同,毗婆捨那就是觀,永嘉大師禪宗集,他講作功夫修止觀,就不是普通一般的,走禪宗大菩薩的路線,

 

你問得很好,起心即乖,不起心怎麼做事啊,我告訴你,你去參啊,我引用永嘉大師四句話,這個你們大家用得到哦,尤其你們這些大居士,這裡那位大學校長啊,那個海澱大學校長,諸位,諸位,大教授都在這裡,你們很多做事的都用得到,恰恰用心時,我們國語念恰恰啦,廣東話跟溫洲話,ㄎㄚ\\u310e\\uff0c恰恰用心時,「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那高明到極點啊,恰恰用心時,永嘉大師因為他太高明我就拍馬屁啊,我們的同鄉耶,同鄉成佛了,又怎麼樣,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恰恰廣東話,而這裡廣東同學,安安對不對,廣東同學點個頭是不是,安安啊!剛剛啦,恰恰就是恰好,恰到好處,剛剛好是,北方話沒有,這個問題就是這樣答覆你,都簡單一點啊。

 

還有什麼,有一位同學說,我們講的,「無夢無想時」,他的答案,「其主人公何在」,他認為,第一個,無夢無想的時候,那個清淨,那清淨,一點,圓明,一點,兩點了,不生不滅,三點,不垢不淨,四點,遍滿虛空法界的本體自性,一個括弧(主人公地無處不在的),真的啊?好,如果這樣,你今天晚上睡著了,我拿個香板在這裡拚命的打,看你醒不醒來痛不痛,因為你主人公無所不在,一定在這裡嘛,對不對,你不要睡著哦,你睡著了,我拿把刀在這裡舞,說不定把你頭砍掉了,這一個理念、想像麻麻胡胡,佛法到底要實證,你這個理念那麼講麻麻胡胡,你大概是輔仁大學畢業的吧,唬唬人可以啊,唬人者騙人也,不過我是輔仁大學教過的,那個輔仁,天主教的,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我們提的是「無形無相的人是分段生死」,無形無相的人,好在我還會看,你這個古文我還會圈點不錯,無形無相的人是分段生死,但是自己嘛,靈識是無形無相,下一次的生,投生的話是否還能得生得為人身,就無法可知了,可能是生為飛禽牛馬等身,要以自己過去生死善惡業力來決定,哎!你太謙虛了,「弟子認為父母未生時,是無法得知自己的本來面目的」。

 

這個不對,一般人是這樣,我們學佛的就要追這個問題,禪宗所謂參就是追,追到了就會知道無父母真正的根源,這個叫做證得菩提,不然我們何必出家學佛呢,不是上當白受騙了嗎,的確可以證得,這一點我只能這樣貢獻你意見答覆你。這一個,這一份功德圓滿了。

 

還有這份很長了,這位老兄的,時間不夠了慢慢來,關於佛教的前途改革慢慢來,

 

還有兩份慢一點,下一次再答覆。禪宗大家都喜歡,聽到禪宗打人的,用「棒喝」,棒,打棒子,棒喝,喝,什麼叫「喝」,「喝」就是這樣,否定的口音,否定一切,你講什麼,「喝」,否定了,這叫喝,並不說,啊……,那幹什麼,人不作學狗叫啊,那還叫禪宗,中國的佛法,佛法到了中國變成了中國文化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