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1, 2020

第二十八盤

 

01本師成佛與打七

02生命科學及死亡

03中陰和入胎

04住胎與成長

05七支坐法

06體操與入定方法

07入定福德智慧

08安那般那六妙門

09龍樹及概論

10定境分析

11止觀詳講與定境

12羅什法師

13四禪與氣脈

14般舟三昧與氣脈

15韓愈李翱

16張商英開悟

16

17達磨四句

18德山與曾參悟道

19馬祖及朱元璋

20靈光獨耀四偈

21一二禪境界

22見戒禁取見

23三四禪境界

24八定的修持

25達磨祖師

26參話頭

27克勤禪師

28峨眉山閉關

29輕安和靜坐經驗

30光厚和洪部長

31唯識和中觀

32中觀與八識

33現量比量非量

34密宗修法及唱念

35八識頌

36洪醫師報告

37楞嚴經真心

38楞嚴世界成立

39楞嚴經總結

40教育和希望

 

 

 

 


十方來十方去

好,所以講到月溪法師,我就知道這個人,我一到昆明,聽說月溪法師在昆明,他是昆明人,俗家姓吳的,父親還是前清的一個舉人,祖父又是什麼,都是世代,俗家官很大,我一到昆明,住在昆明唯一的大飯店,商務飯店,最漂亮的地方,聽說月溪法師在昆明在他家鄉本地,他難得回來,多半在海外、香港,我就打聽打聽,昆明人講過,他是吳家的少爺出家的嘛,他家裡世家,很大,王侯府第一樣,那個房子是王侯將相的房子,我就跑到吳府上拜訪,拿個名片,找月溪法師,剛好在家,他一看到我很高興,我一看,這個和尚完全是怪頭陀,頭髮留得這樣長,披到肩膀,眼睛一隻看不見的,一隻很發亮的,穿一個……穿西裝的,皮鞋,打一個綁腿,上面穿個和尚衣,拿個手棍,一個俗家,在他自己家裡,出來看我,很高興,

 

我就叫他「法師啊,我應該叫你師父」。他說怎麼搞的。

我說「你有個徒弟,叫聖士師,你還記得嗎」。我還記得啊,我一直找他。

我說「他已經死掉了」。怎麼死掉啊,我說,「這樣……」,怎麼搞的,他說,他沒有找到。

我說「師父啊,他是我的好朋友,現在他死掉,我就代表他叫你師父」,

其實我沒有皈依他,這就是,線裝書讀多了,中國文化讀多了,好朋友的長輩,自己也認為自己長輩一樣,可是他對我啊,很客氣,他不敢麻胡了,大概我這個人呀,傲慢不成的樣子吧,這個後來,我們三言兩語就談正題了,

 

我說「法師啊,師父,你現在還是當年那個程度嗎」。他說,這個時代~~,

我說「聽說虛雲老和尚...」。我見過,好朋友,好朋友,他手一擺,我看這個樣子,就不問了,

我說「揚州高旻寺來果和尚聽說……」。好朋友,我都見過,都好朋友,

他學問好得很,結果嘛,談談啊,我們倆變成好朋友,過三天,他到商務飯店來看我,這個商務飯店門口,等於現在五星級的旅館門口有衛兵,站著,要衣冠整齊才准進去的,法國人開的,

 

他這一幅裝樣,你看,穿一個短褂不像短褂,長袍羅漢褂,長袍不像長袍,踢哩踏啦的,頭髮留得這樣長,眼睛一隻看,好像瞎了一樣也不瞎,小一點,剩一點點,另一隻滿亮光的,不修邊幅,穿一雙皮鞋,西裝褲的皮鞋,找個綁腿,拿個手棍,龍頭枴杖,衛兵擋駕,他就硬要進來,他是昆明的世家啊,但是人家不管你,你世家,你家以前你祖父做過皇帝,現在他不認識你這個爛和尚,衛兵不准,我正好出來房間陽台上看一下,一下看到一個和尚這個樣子,我一看是月溪法師,衛兵不給他,我曉得他來找我,我嘟……趕快就跑到樓下去,打個招呼,我說,我的客人,

 

這個看門的衛兵,不好講,我就把他帶進房間,然後我們兩個一談,就談到證道以後,證到空性以後,肉體一死就不再來了?入了涅槃就不再來?我說,「法師你還是這個見解嗎?」那當然啦,涅槃不再來的。我說「大法師你的修持,你的見地只到這個程度嗎?」他說,怎麼不對呢?我說「不要說別的,楞伽經上面講的,無有涅槃佛,亦無佛涅槃」,小乘的羅漢是停留在有餘依涅槃,偶然不來這個世間,不過請長假請短假而已,小乘還不究竟,有一天要回心向大乘。大乘到了佛證得無餘依涅槃,每一個成佛的,都再來任何十方世界度一切眾生,這個教理,我說你都應該瞭解。他說「教理是那麼講的,實證是我這個境界」。

 

我們倆個抬起槓來,抬了半天,我那個一為了真理前面,本人素不低頭的,我就站起來,我說,「你這個見解,你還再去修三十年」。他說,不……不要這樣,不要這樣啦,不過我們倆還是好朋友,為了佛法,古人有句話,「寧可將身下地獄,不把佛法作人情」。那怕是父子也好,兄弟也好,感情再好,你沒有到那個境界就說你對了,那不幹的。真理前面絕不低頭,寧可將身下地獄,不把佛法作人情。

 

到了香港,問起月溪法師,大家都翹大拇指,死了人叫他來唸經,念個什麼經啊,來講經,你走了,就趕快去吧,大家說,好好,供養花,給死人買一點花,拿了花來,咄咄……哦哦哦……抬出去、抬出去就好了,他的怪事很多。

 

我在台灣,慢慢聽到月溪法師他……沒有寫信給他,

我到了台灣,有一度香港的人傳言,月溪法師在香港講南懷瑾是他的弟子,這句話我覺得他打妄語了,朋友是朋友,我叫你師父,告訴他也不是皈依你,那個朋友死了嘛,我恭敬你。後來我寫《禪海蠡測》那本書上,我大概提一下,不過……我一輩子有兩件事,你們問我那個先生、老師好不好,師父啊,你不要講名字,我還可以說這個對不對,那個對不對,你一提名字,我絕不答覆你的話。何必批評一個人,幹什麼,「論事不論人」,這是我一輩子,所以我的那本書上提到我有一個好朋友,講講……這個,這個,後來我也給他加上去了,後來非把他名字寫出來,講成了佛,悟道了,就再不來的,這個見解錯誤的,後來我說,你亂扯,人家把他著作拿給我看,我說亂扯,怎麼打妄語,我不是他的弟子。後來,他在香港過世了,他的手邊遺產八百萬港幣,我的那個好朋友楊管北就笑,老師啊,你真笨。我說怎麼啦。月溪法師講你是他徒弟,你就承認一聲就對了嘛,這八百萬港幣就拿到手了。結果說八百萬港幣,死了以後真涅槃了,他再來不再來?後來,我一問,錢到哪裡去了,他俗家來個侄子接收了,接收了在香港呀,賭呀嫖呀,一兩年八百萬用的光光的。也好,十方來十方去嘛。

 

【斷人慧命】

為什麼講到他,因為提到永嘉禪師講到他,他就寫文章,一本著作哦,月溪法師的著作,這些徒弟們出版是線裝的,一個字一個,印得漂亮,古書,古色古香啊,他一篇文章專門攻擊永嘉禪師的,他說「永嘉禪師,甚至永嘉的《證道歌》,第一,思想是錯誤的,不是純正的佛法,是老莊的思想。第二是什麼,這一篇文章是不是永嘉寫,永嘉寫不出來的,學佛是……」那一套考據,可惜他死了,不死了,我到了香港一定甩他兩個耳光。所以啊,學者跟……他有點好名,喜歡寫文章,喜歡標新立異。但是你說他修持呢,初步的見地有沒有,的確有!

 

我講這個故事為了什麼?就為了講永嘉禪師證道歌影響中國文化一千多年,到了這一代,有一個半雙眼的,這種我永遠叫他半雙眼,他佛法也只學了半雙眼,寫一篇文章專門攻擊……一本書哦,叫什麼名字我不知道,一定流傳的哦,他的書流傳,他的弟子們拿這個書當密宗法本一樣的,所以我都勸人不要寫書啊,殺人不過殺一命抵一命,你殺十個人一百個人,還以……變牛變馬,還他命者一百條就是了。你寫了文章錯誤了,斷後代的慧命,這個是十八層半的地獄都不能下的,尤其現在時代電腦進步了,閻羅王那裡修了新的地下室,多挖了兩、三層,本來十八層,現在大概二十一、二十三層了,電腦時代,這個果報不得了,所以古人著書,非常小心,就怕一字之差落因果啊,這叫殺人慧命啊,智慧之命,比肉體的生命不過是一條,慧命給你斷了,永不超生的。

 

當然,不是因為永嘉大師是我的同鄉,我替他辨護啊,並無此意。這是公平講話,下座、行香。

 

密宗財神法

這種日子,這種生活,這也過了一輩子,這些問題、學術、文章各種各樣,還有些真實問題,哪裡做好事、哪裡要出錢,那些……沒辦法,所以我也很想學財神法,天天有鈔票來就好辦了,有錢出來,結果我在西藏學了財神法,什麼法都學,財神法我不喜歡學,因為我不學呀,當然也……那個財神法學了以後,天天要供養,學密宗是富貴法,一天供養,譬如這個檯子上面供養的,二十一杯水,早晚都要換乾淨的,二十多盞油燈或一百多盞油燈用酥油燈,天天都要點,不少的錢啊,那個油,然後還要燒「護摩」,什麼都燒化,學財神法,還要很好的奶油,很好的香油,把財神放在中間,天天給他換香油,換了洗澡,洗了念一次咒子,洗一次澡都是香油,香油就要燒了,那個成本一算,我不要修財神法,我一定是個財神,

 

要做到佈施供養,食物、金錢方面處處都要,孔子說的,博施濟眾,堯舜猶病。要做到世界上的人需要錢、需要物質,統統滿足大家的願望,孔子說就是堯舜,當了皇帝的都不可能啊。博施就是佛家講佈施,濟眾使每個人滿願滿足,堯舜猶病,作皇帝的都作不到啊,眾生願望無窮,願望是好聽一點啦。

 

如何如何

答覆問題,過去我幾十年,有時候一天坐下來,堆積多了,只好回信的什麼,一回信坐下來,不過半天、一天,就是寫信了,受不了,沒有時間,其他沒有時間,案牘之勞形,案頭上,桌子上堆的信要回的,之勞形,就是做得一大堆,那也是,「秋風落葉亂為堆,掃盡還來千百回」,所以人生的境界,像你們一個人清淨很好,你說,弘法利生,那是犧牲自我,而且有沒有這個本錢?所以人生境界……諸位假使沒有得到我的答覆的,稍等一下,我的事情太雜亂了。

 

因此就想起來人生天下事,許多無可奈何。清朝那位大學者紀曉嵐有首詩,「如何如何又如何,如何如何何其多,如何如何又如了,如何如何莫奈何」。那真是真的,非到那個境界,人生經驗過才知道,一個人到了某一個程度,好像我找他不過是問一句話,一件小事,可是他本人一天接觸的一句話、一件事,千千萬萬啊,就不得了了,「如何如何又如何,如何如何何其多,如何如何如何了,如何如何莫奈何」。如何就是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這些小法師們看到這些好偈子,比般若波羅蜜多都還好,這個是很好的咒子,你天天去念吧,專修閉關念此咒一百遍一定有所成就,成就個什麼?莫奈何。

 

我說的「話頭」,從哪那裡開始啊?釋迦牟尼佛的時候就開始了,在哪裡呢?你們就不曉得留意了,《楞伽經》。

所以禪宗是以《楞伽經》為主題哦,不是以《金剛經》,達摩祖師來傳了心法以後,吩咐以楞伽印心。唯識法相宗《楞伽經》也是它的重點,《楞伽經》有如此重要!

楞伽是佛在晚年,年紀大的時候,在錫蘭,到南印度錫蘭所說的,在錫蘭楞伽山,在這個山上說的,《楞伽經》一開始,大慧菩薩,大慧者,大智慧菩薩,提了一百零八個問題,不止一百零八個問題,提了很多問題,宇宙問題,人生問題,唯物問題、唯心問題,哲學問題、科學問題,宗教問題、問題的問題,一大堆的問題,甚至提到一個窗上有幾顆灰塵,一顆灰塵裡頭有多少分子,就是有多少核子,電子、原子,拿現代話,大到無比大的問題,小到無比小的問題。《楞伽經》的開頭都是問題,所以楞伽一百零八問,可是大慧菩薩提的不止一百零八問題,很雜亂什麼問題都問了,當然沒有問完。

佛也提話頭,大慧菩薩提了這些話頭,佛沒有正面答覆,一個一個答覆太細了,但是全體的佛經裡頭,大藏經裡頭,幾乎所有問題都有答覆,不止在一本經典兩本經典,所以你們趁年輕,現在時代印刷發達,大藏經都擺在這裡看看。

 

所以我在山上閉關閱藏,這位師兄在外面招呼我的,他過一兩……上來休息一二天,他又要下山,下山要挑米挑糧食上來,那很苦很苦的,要命的,當然全體廟子上,就是靠他們這幾個弄來吃的,那麼我就給他一張條子,帶下去花生米多少啦,什麼啦……由他去辦,那個時候我也吃過七年素,當然沒有……在山上當然吃素了,過午不食。我原來十七、八歲的時候,運動的時候喜歡運動,一餐是吃八碗飯一盤肉,你們現在,你看我現在,現在我一天只吃一餐兩碗稀飯,當年是一餐八碗飯一盤肉,吃下去兩個鐘頭又餓了,所以你們說吃得胖,要減肥我才不相信,吃了一輩子最好的也不肥,但是我要減瘦,也瘦得……差不多已經是白骨觀了,還瘦個什麼,

 

在這樣的情形,在山上也是過午不食呀,我們這個師兄也在這,那怎麼做得到啊,為了學佛啊、守戒啊,三碗飯慢慢減成兩碗,我可小心得很,不說戒律一定對不對,方法一定我要試過的,慢慢來怕胃出毛病,兩碗飯一碗半,一碗半到一碗,一碗到半碗,半碗到二口,二口到一口,一口。一口最難斷了,這一下糟了,到了那個時候總要,嘴巴這個習氣就來了,然後改了,不吃,這一口也不吃,吃七顆生的花生米,都是他給我買回來,生的花生米,七顆慢慢把它五顆、五顆三顆、三顆二顆、一顆,到了後來統統把它,不過呢,嘴巴還是到那個時候,可是那麼多年在峨嵋山上,那個時候只二十幾歲哦,正在壯年時候,喝呢!喝得峨嵋山上的那個茶葉都寒的,我們那個水是雪水,下雪天泡出來的,如果講營養,我告訴你,一天我們廟上是,最了不起的萬年菜,對不起,師兄,萬年菜,辣椒、鹽,辣椒,那個鹹菜醃得很鹹,加一點羅卜干很了不起了,油炒一炒端出來是這一碗,吃不完的剩下來,明天還是照這樣再炒一炒,所以叫萬年菜,什麼叫營養,那個時候沒有考慮,

 

吃下去的飯,屙出來的大便,我們那個山上的那個東司,廁所啊,比這個,比這個樓矮一點點,上面屙下來到下面,古人有兩句詩,尿急板窄,那個茅廝上面,不是現在抽水馬桶,那個板啊,彎了一點,尿流急,這個尿就流得很急了,坑深,茅廁很深,糞落遲,這裡屙下來大概等了半天,才聽到「咚」一聲,此也特別風光啊,回想那個日月、日子,像我在廬山江西廬山住茅蓬,屙大便,沒有廁所,也沒有自來水,跑到哪?跑到萬丈懸崖的崖頂上,找一個地方兩隻手捉著,那個大便下去,大概高空下來,下面是不是大便不知道,半路已經化掉了,有時候屙完了,自己回頭看看,真是,「龍行一步百草沾恩」,那些草上大概,這些生活非常有味道,

 

你們所以想做神仙,神仙的生活很苦耶,不好玩,不要做神仙。在峨嵋山這個環境做神仙多舒服啊?一天到晚都是霧,那個雲霧包圍住了,我們下面看起來,像神仙在白雲裡頭,其實那個神仙是在很重的水份裡頭泡著,像我閉關的時候,在那個冬天,到了十月間是冰雪封山啊,那個小樹給雪包起來是這樣大,可是呢,我後來想我自己,我這一輩子沒有福氣,在山上享完了,一個人在關房裡頭,披個紅披風,天冷的時候,三床被子上面,早晨起來,第一床被子上面結霜的,多冷,可是有一個味道,到了十二月間,你們看過月亮,八月十五看的多了,十一月、十二月最冷的時候,那個下面萬山冰雪是琉璃世界,整個山,一顆小樹,就變成現在水晶做的,窗子外面都是冰條,那個時候天青氣朗,半夜月亮當頭一照,自己也覺得成仙了,成佛了,那個風景你可沒有看到過,這就叫清福,清福是清福,

 

這裡吃下去屙出來的大便還是白的顏色,這可見沒得營養了,這樣也過了,他活到八十歲還那麼好,話頭講這……講到這裡來話頭多吧,這就叫你們,像我們那時候,我要看大藏經,一天看二十卷呢,不過到這個時候,我看大藏經看什麼,等於看小說,好像每一句都懂,這一句是什麼什麼,就不要那麼辛苦了,當年沒有瞭解以前,研究金剛經都讀不懂,什麼須菩提,菩提須的,都搞不清楚,

 

經典是話頭

這就講,講到《楞伽經》有一百零八個問題,佛把它濃縮,佛又講了一百零八個問題,我叫你們好好去看經,經典就是話頭,話頭就是經典,所以我們念佛珠一百零八顆,就是《楞伽經》有一百零八問,問題一百零八個,你去看看《楞伽經》佛每個問題,他自己把它綜合攏來,有一百零八,他答覆問題沒有?他一個等於都沒有答覆,通通擺在《楞伽經》上面,但是這部《楞伽經》你研究懂了,讀懂了,上面一百零八個問題,一千零八個問題,一萬零八個問題你都解答了,是這個道理,

 

講話頭,所以你們不要浪費了,年輕,像我現在的,譬如現在我手邊有大藏經,隨便想一個問題忘記了,一想,抽那一卷,那一段很容易抽出來,當年印象有啊,當然我還做的有筆記,不過一離開都沒有了,現在都不談,筆記有什麼用,靠腦子、靠心。(大眾行香,南師擊香板開示)這一香板把念頭都打死了,嘿!可是說了這一句,念頭又浮起來了,行就是走,住,代表了這個姿勢,代表這樣站著,阿彌陀佛的立像,站像,坐,坐在椅子上也是坐,盤起腿子也是坐,交起腿子也是坐,每個姿勢都可以修行,練習定,行、住、坐,臥,睡在床上,四大威儀,隨時隨地都在修行、修定,戒、定、慧,你看這個時候有沒有犯戒,什麼戒都沒有動過,這個時候當然是定囉,你管我真定、假定,是一種定,這個時候瞭解,嗯,這個味道非常好,就是這樣,很清淨,這是所謂慧嘛,你管我什麼慧,大慧,小慧就是慧,戒定慧都在其中矣,所以這樣的行香,使大家經驗一番練習,

 

我講過行香的方式很多種,自己曉得採用,密宗的行香,有時候一個環境,只有一個長條的走廊,你就吊……兩邊佈置兩條繩子,吊一個竹筒子套上,一隻手把握一個竹筒子,眼睛半開,根本就不用眼睛看,就在空中一樣經行起來了,這裡……這一頭到那一頭,那一頭回到這一頭,就可以練習了,也包括了做了自然的運動了,身心也健康了,現在我們休息十分鐘,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