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1, 2020

第三十一盤

 

01本師成佛與打七

02生命科學及死亡

03中陰和入胎

04住胎與成長

05七支坐法

06體操與入定方法

07入定福德智慧

08安那般那六妙門

09龍樹及概論

10定境分析

11止觀詳講與定境

12羅什法師

13四禪與氣脈

14般舟三昧與氣脈

15韓愈李翱

16張商英開悟

16

17達磨四句

18德山與曾參悟道

19馬祖及朱元璋

20靈光獨耀四偈

21一二禪境界

22見戒禁取見

23三四禪境界

24八定的修持

25達磨祖師

26參話頭

27克勤禪師

28峨眉山閉關

29輕安和靜坐經驗

30光厚和洪部長

31唯識和中觀

32中觀與八識

33現量比量非量

34密宗修法及唱念

35八識頌

36洪醫師報告

37楞嚴經真心

38楞嚴世界成立

39楞嚴經總結

40教育和希望

 

 

 

 


唯識與中觀

現在有人問,中觀正見與這個唯識的問題,很困惑,這是個大問題!學術思想上,東西方文化幾千年來,重大的問題,先倒轉來介紹一下,唯識,世界上哲學觀點,就是人類文化整過思想的指導,站在西方哲學的立場,大家都知道有唯物論唯心論的爭辯,如果以學術立場講,唯物、唯心以外,很嚴重的有個唯識論,唯識的爭辯,這些都是名稱,就是說,這種爭辯普通只曉得意識形態,實際上是人類追求宇宙生命的根根,究竟是唯物變的嗎?還是唯心變出來的?

 

譬如在希臘兩三千年的上古,早就有唯物論,認為這個宇宙世界開始的形成是水做的,水兜攏來,第一個元素是,這是唯物見解。那麼在印度釋迦牟尼佛以前也認為宇宙萬有,地水火風,不過最初是做的,所以這些是唯物觀點,那我們常講笑話,西方哲學家很了不起,還不如我們清朝的賈寶玉,賈寶玉說,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土做的,所以土一見到水就化掉了,紅樓夢上的話,這是帶來講笑話。

 

哲學爭論了幾千年,到達現在的科學,人類萬物,先有男的,先女的呀,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呢,究竟是誰創造的,所以我常說,如果以人類文化立場講,東西方五千年的文化都很幼稚,沒有成熟的,你們諸位注意,包括我們,一個人活到生下來,一二十歲都在幻想中,不管受教育、沒有教育,對於這個宇宙生命究竟怎麼來的?那麼一、二十歲就開始成長一點了,求學問,那麼現在講,正在讀大學這個階段,二十到三十是所有人的智慧成長,幻想、理想追求最高的境界,即使二十到三十歲追求的還不是生下來,每個小孩子……你看這兩天看到只七歲,他所想像的就是他一輩子,很遠大,我們也一樣,有些笨一點的放在裡面,聰明一點的擺在外面,二十到三十,雖然受了大學教育,碩士、博士,乃至完全沒有受教育,只把小的時候幻想的變成現實,那麼所有的聰明才智在這個時候才發揮,

 

所以世界上發明的科學家,我不是講現代科學的博士們,那是學科學的,科學家不一定大學出來的,他能夠創造東西的,你看統計起來世界上,科學家、宗教家、學問家,他真的成功就是二、三十歲,譬如科學發明的人過了三十五,或者一個運動員超過了三十幾歲都不行了,後來的後半截的人生,不過是把中年這一段的成就拿來回憶,回憶到少年,以為了不起,可是到了五、六十歲一成長以後,蘋果一樣,下地了。所以世界上的宗教、哲學、科學,所有這些學問成就具足,都是二十幾歲到三十歲,到了五、六十歲的人,不過是把這個成果記錄下來留給後面,一代一代加上去,還只二、三十歲,所以世界上的政治主張、思想,政治意識形態,哲學的理念,科學的追求,都是幼稚的,不成熟的,這就是人類的可悲、可憐,

 

看起來,因為我這一生,拿古人來講,「一無所成」,多方面喜歡科學就研究科學哲學、宗教、政治,什麼都搞,搞了半天,摸了以後,哈哈一笑,沒有一個真正叫學問,沒有一個真正叫結論。要真正說這個宇宙生命是唯物造的、唯心造的,譬如西洋哲學裡頭,另外,大家都很有名的蘇格拉底就是與孔子同時,西方希臘,譬如說有名的柏拉圖,等於說比孟子還要遲一點點,他提出來,哲學家當然也是科學家,「這個人類和宇宙是二元論,一半是精神世界,一半是物理世界」,所以柏拉圖對於人類的世界,這些政治家、學術家、哲學家同宗教家一樣,看現實的人生是可悲的,悲哀的。看這個宇宙,看這個世界是悲慘的,灰心的,總想追求另外有個超越於現實的世界,那麼所以柏拉圖有他的理想國,等於理想國,就是共產主義的理想的最初的標本,也就是我們中國孔子所講的大同世界,

 

最初。那麼世界上究竟能不能有一個時代、一個社會,達到這樣,這是政治意識問題,不是我們今天範圍以內的,我們講的是生命宇宙根根的問題,所以講的唯心、唯物、唯識。

 

現在我們倒回來,有人提,關於中觀正見,中觀與唯識的問題,中觀大家都知道,有些居士們不知道,中觀是個名稱,學術上的名稱,怎麼叫中觀,很簡單介紹,佛法講空,空的相對面的一派講有,「不空不有」叫中觀,反正也「即空即有,非空非有」,這個叫中觀。

 

形而上  形而下

這怎麼說呢,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過世了,走的時候,涅槃了,在中國來講有兩、三種說法。一、釋迦牟尼佛比孔子早差不多七、八十年,百把歲。二、人家說,學術上,釋迦牟尼佛和孔子都是同一個時代。三、釋迦牟尼佛比孔子小個五、六十歲。這個時代考據的問題,我們拿古代做官的辦公文的兩句話,來判斷這個案子,這些三派的說法都事出有因,查無實據。講考據學,我們只好事出有因,查無實據。都有點理由,這又是學術上的爭論。關於佛出生的究竟年代,一直都還在爭論,暫時把它擺一邊。

 

在佛過世以後,他的弟子們,七、八十年當中已經分成好多派了,

 

由這裡,我們就產生一個觀點,可見人類任何一個家庭也好,一個團體也好,一個國家也好,沒有辦法不分派的。所謂分派就是這個同這個意見,這個顏色同這個相同一點,就會自然排列在一起了,可是一分派了以後,最後的後果都很可憐的,我在外面常常感覺我們的民族,中華民族的個性,分派系的觀念,比任何民族更嚴重,中國人在外國兩個人在一起,有三派的意見,這是中國人的特點,要命的,決不團結的,尤其在海外的華僑,要打擊的,打擊自己人,這個問題,民族性,印度也一樣,學術的分派很嚴重,

 

佛過世以後,有些弟子們,佛講的一切是空,有些認為一切是有,譬如現在留下來的南傳小乘佛教,東南亞的佛教跟我們中國的大乘佛教,不同的見解。我們中國的佛教,由小乘為基礎一直到大乘,由顯教為基礎一直到密宗,在東南亞一帶完全是小乘的佛學,不承認大乘,大乘,佛過後這些人,這些當時的菩薩們自己講,不是佛說的,幾乎有這樣的趨勢,這都是學術的爭論。

 

那麼究竟佛說的“空與有”是什麼呢?空也好、有也好,不要忘記,等於我們的總課題,是追究宇宙人生生命的根本,那個最初那個東西究竟是有沒有?在西方哲學的名稱上叫做“形而上”,怎麼叫做「形而上同形而下」呢?〈兩個都寫出來,你不要自己以為知道別人也知道,這樣你們觀念錯了〉。

 

這是在哲學上的一個名稱,劃分界限的名稱,就是說這個宇宙萬有生命幾時開始的,宗教家講是上帝造的,照他的意見造了這個世界,那上帝是誰造的?宗教家不准問,上帝就是上帝,信就得救,哲學家說我絕對信了,不過你給我介紹一下,那上帝的媽媽是誰呀?沒有媽媽,那他是怎麼來的?總有個外婆吧。如果說上帝有個媽媽,他的媽媽的媽媽又是誰?這就是哲學與科學要追問,宗教家不准追,信就得救,哲學家、科學家非追不可,拿證據出來。追求宇宙生命的根本是什麼?這叫“形而上”,

 

「形」就物質世界有形象,我們既然有了太陽、有了月亮、有了太空,有了世界、有了萬有,這個叫“形而下”,

這兩個名詞誰給我們創立的呢?“孔子”。你看偉大吧,正好後人用上。孔子在《易經》的系傳上,就提到了,「形而上者之謂道,形而下者之謂器」。「道」在中國是個代名詞,你不要看到這裡,中國文化真要研究這個道是代表了四、五個意義,這個道不是大家坐在這裡打坐修道的這個道哦,這個道也不是我們食道管這個道,也不是道路的道,

 

這個道是個代號,代名詞,是個虛玄的符號,就是說形而上那個東西。上帝哪裡來?生命啊,那個東西!我們中國文化幾千年以前一個統稱叫做「道」,代號,西方叫做神、主宰、上帝,在佛學叫「如來」,叫「佛」,在中國叫「道」,總代號,不管你儒家、道家、佛家。

 

形而下的呢,叫做「器」就是物質世界,器就是有東西了,最後分析下來,有電子、原子、核子,拿醫生的分析嘛,有細胞,再分析有基因,這些都是「器」是東西,唯物的。

 

所以形而上是空的,精神的。形而下是實際的東西,有東西的,有的,孔子沒有說,他下的定義非常高明,沒有講有與空,「形而上者之謂道,形而下者之謂器」。交代多清楚,所以我們當年年輕的大家跟著打旗子,打倒孔子孔家店,打了半天以後,我到了十幾歲覺得這講不出來,這個店不能打,

孔子這個店開的是糧食店,打了我們沒有飯吃,

佛家開的是百貨店,糧食也有、餅乾也有,什麼都有,

老子道家開的是藥店,藥店擺在那裡沒有關係,不需要打倒,有病就去買藥,沒有病他也不妨礙你,很重要,

而孔子開的糧食店天天都要吃的,結果我們中國文化把他一打,打得很嚴重,所以搞得中國人只好吃洋麵包、牛排,吃得又生腸胃病,生了幾十年,這很糟糕!

 

【有餘依涅槃  無餘依】

這些介紹了以後,釋迦牟尼佛過世了以後,有些修小乘阿羅漢們都得道的喲,一切皆空,一切都在講空,形而下的當然空,形而上的以空為主,打坐、修持見到空,真是修到了空,涅槃了,不來了,所以大阿羅漢們最後是涅槃要走的時候,那功夫也做到了,講了幾句很有名的話,大阿羅漢最後涅槃,我們佛學要記得的,「灰身滅智」,把身體化成光,自己起三昧真火,燒了,不是像我們現在這樣送到殯儀館燒,那些大阿羅漢們做到最後要走了,自己一坐起來,再見了,自己心裡頭念頭一動,他的神通,火光一起來,沒有了,「灰身滅智」,所以最後走,

 

不過有幾句話我很欣賞,大阿羅漢們涅槃走的時候,「我生已盡」,我的生命到了最後了。「所作已辦」,應該這一輩子要做的事情都做完了,對這個世界沒有虧欠。我生已盡,所作已辦,還有一句什麼,不是長揖世間,長揖世間是有這一句話,我生已盡,所作已辦,「梵行已立,不受後有」。「梵行已立」,梵就是清淨涅槃,已經得也道,得了涅槃。「不受後有」,不來了,就是我們昨天提到有人說,涅槃,得了道,這一生成道了,不來投胎了,不再來了,這在教理上叫小乘的涅槃。

 

你們佛學院的同學注意哦,小乘的涅槃,佛學的學理上,叫做有餘依涅槃,以大乘的觀點,大阿羅漢入這種涅槃最高八萬四千劫,再來,你還非回轉來不可,重新回來,回心發大乘心,才能夠成佛,證得無餘依涅槃,所以大阿羅漢這樣一走,不過入定,依我們來講,是請長假,請了好久,休息,休息了以後,等於睡了一個長覺,你還非醒不可,醒來還要重新起來,發大願度眾生,功德圓滿,證得無餘依涅槃,成佛還要兩個大阿僧袛劫呢,

 

這些佛學的觀點,你們應該搞清楚吧,這種佛學的觀點,也就是人類文化的最重要的大關鍵,所以剛才這位同學提出來,大阿羅漢走,別的經典,我們講的,「長揖世間」,這四個字多漂亮,中文,佛法變成中文,長揖,就是說這些得道的,要走的時候,向諸位拜一拜,你們諸位再見,再見……我要走了,然後腿子一盤,自己三昧真火一起來,一陣光,什麼都不留,充其量,給大家留一點指甲、頭髮紀念紀念,那叫做舍利子,最高明的,舍利子都不留,化一陣虹光,不是紅色的紅,虹彩的虹,七彩的光明,自己的,不是現在用什麼汽油、洋油燒的,這都是佛經上記載的,

 

不過在唐以前還見到,唐以後就「糖」了,我們到現在為止,不管西藏、東藏,什麼活佛怎麼化的,大家怕我講話,某某活佛死了,又是什麼現象,我說,不要瞎扯,在尼泊爾、印度,那個氣候就是那個樣子,漂亮得很,什麼現象,你現在坐在這裡頭,你統統給我放光出來看看,不要瞎扯了,這要真修持見道的。

 

空與有  般若

所以介紹了,這個時候,那麼差不多一、兩百年的爭論,很嚴重。那個時候等於我們現在,雖然大家中國人,沒有修道證到那個境界,如果一提到佛法,四大皆空的嘛,佛門講空的嘛,對不對?我們這些大學校長,哲學系主任,都坐在這兒啊,大家都是中國人,皆空,這一空就空到底了,空的偏見!就是昨天講見思惑這個見,「見」就是觀念,統統一落空,佛法都是空,以空的偏見以後呀,等於否定了一切的世界,沒有因果,那麼假設我們想一想,如果佛說一切皆空,因果也空了,那我對你不高興,殺了你也空了,沒有什麼果報不果報了。那你的東西就是我的,我的不是你的,空的嘛,格老子,愛怎麼做就怎麼做,這是講行為上空的,是很嚴重的。

 

見解上空的,一切皆空,那你們為什麼修道啊?那麼辛苦打坐得個阿羅漢果,得了阿羅漢果空的嘛,也沒有,所以空的偏差,這就是前天跟你講,五見裡頭「見取見」,這一種觀念,主觀的成見一形成,自己抓得很牢牢的,變成另一個主觀,空的主觀觀念很嚴重,這個你知道。

 

這個時候,佛過世了四、五百年,給你介紹過,龍樹菩薩出現了,所以龍樹菩薩弘揚佛的般若宗,般若思想,智慧的成就,所以龍樹菩薩一看,這些出家人,印度當年這個都是……漢朝在中國講「漢」,西漢、東漢之間的這個年代,印度跟我們交通是有啊,很少,那麼這一個社會裡頭,修行人,不得了,尤其佛的弟子們偏向於空,所以龍樹菩薩弘揚大般若經「空」,他的著作就是你們書房裡,擺的都有《大智度論》,最重要龍樹菩薩著中論,中論就是,破這些見解,中論講重點大家都曉得中論八不的見解,你們佛學院的同學都知道,你們哪一位羅漢,每邊出來一個幫忙擦黑板,他這樣就快了,你們所看到的也多了,不然他又要寫又要擦,都來不及啊,中論八不,你八不就寫出來了,不要等我講再寫,就來不及了,「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來不去」。大概只提出來這「八不」的理論,實際上,〈對了,這些大阿羅漢可以來服務了,你們早就證得涅槃的,還不來服務,回心向大,現在慢一點擦〉,

 

中論的八不思想,怎麼說呢?認為我們拿哲學立場講,這個宇宙生命的根根,萬有的形成,沒有生過。過去了,沒有過。〈譬如,這是譬如不要搞錯了,然後又聽錯了,又寫條子問我,我煩死了〉。譬如我們的思想,你看大家從媽媽生出來,小孩子起,或者昨天很多的思想,一想都過去了,現在沒有,你說沒有了嗎?我十歲時候做什麼,我昨天做什麼,一想又回來了,是不生也不滅。

 

有名的一首詩,大家都讀過的,白居易的,白居易年輕就靠這一首詩成名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是一首文學境界的詩非常好,「離離」是形容密密麻麻,我們土話就是密密麻麻的,「原上草」那個平原裡頭,那個草木,「一歲一枯榮」,秋天衰了,冬天看不見了,只有根根了,你就是拿火來燒,只要草根沒有壞,在地下,你也燒不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就是說明什麼,「不生不滅」,萬物不生不死。

 

所以中國文化看這個宇宙生命,譬如現在我們回轉來,現在介紹是佛這個道理,如果說我們中國儒家,孔孟所代表的儒家,老莊所代表的道家,兩家合起來,就是我們老祖宗,從這個盤古開天地,一直下來的,中華民族這個傳統文化,他認為生與死,生與滅沒有什麼了不起,怎麼說呢?等於天地,有春天,生老病死等於一年嘛,有春天一定有夏天,生來一定要長大,長大了一定到秋天衰老,衰老了一定死亡,冬天,冬天有什麼關係呀,「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世界上人都怕生命過去了沒有,所以有天堂、有地獄,中國文化不談宗教,「生生不已」,因為宗教家都是每天夜裡,晚上站到殯儀館門口看,一下一個棺材又出來,哭啊,第二個棺材出來,唉唷啊。中國文化站在黃醫師的婦產科門口的,你看又出來一個男的,嘿,女的,又生了,恭喜呀,請吃蛋啊,站在早晨看的,所以中國文化講「生生不已」,西方文化是站在晚上,站在那個棺材店門口看的,永遠是悲哀的,只看到死人降生的,,這是大體啦,不是完全西方。但是,所謂中國文化敢提出來,人可以修到長生不死,這個話真特別。現在介紹了這樣。

 

所以那麼龍樹菩薩,也當然提出這個問題,所以不生也不滅,不一不異。這個宇宙萬物,你說是一體嗎?是一個東西變的嗎?所以哲學上是一元論嗎,一個單元變的嗎?等於我們這些大醫師、博士都在這裡,這個基因分化,一分為二,這一分二還是這個細胞,一個變成兩個,兩個細胞,血球怎麼分化,科學,現在,他們都是大博士喔,學的是這樣學,如果我們再研究,最初最初那個基因哪裡來的?人類最初最初那個細胞哪裡來的?你總有個根嘛,你不能說無中生有。

 

如果無中可以生有,當年我學佛,我還只二十多歲啦,碰到一個美國留學回來的一個教授〈我們倆很好〉講心理學,就談:他也學佛,但是他跟我講,這個道理我不能求證「一切唯心造」,他跟我一邊講話,一邊很激動,把辦公桌上的東西一拿開,他說你看,我們現在兩個桌子上空的,一切唯心造!你跟我倆坐在對面,心裡頭天天想,我要這個空的中間有個母雞出來,這個母雞每一天要生個黃金的蛋,我們坐在這裡想瘋死了也想不出來呀,怎麼叫唯心造呢?你說雖然很強辯,是有他的道理的,這叫科學要求證的。

 

所以不生不滅,你說宇宙是一元論嗎?不對,你說是多元論嗎,每個生命都有他特別的來源嗎?不對,所以不一也不異,換句話,不一其他的經典叫什麼?就是不二嘛,不一也不二,“維摩經”所以你到廟子上看,「不二法門」,大家看佛法真高啊,一看這四個字肅然起敬,不二法門,如果我們拿土話,不二就是一嘛很簡單嘛,不要給文學騙住了,一個商店買東西,不二價,就是說了定了,一塊就是一塊,沒什麼八折、七折與九折,都沒有,不二就是一,但是他用「不一不異,不來也不去」,這個世界是沒有動過的。

 

所以中國有位大法師,比永嘉禪師早一點,僧肇法師,鳩摩羅什的弟子。《肇論》你們不曉得研究過沒有?很重要,有一篇《物不遷論》都很重要,在中國當時,那裡西方哲學、科學還達不到這個程度。他說「世界上萬事萬物沒有動過,不來也不去,沒有動過,都在本位上」,那麼我們在大學給研究所教學生問到,當老師的要會吹,像我這樣亂吹的,就要給他解釋啦,物不遷論,當然文章也美,中間講到,「旋嵐偃岳而不動,江河競注而不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