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27, 2020

第二十二盤

 

01本師成佛與打七

02生命科學及死亡

03中陰和入胎

04住胎與成長

05七支坐法

06體操與入定方法

07入定福德智慧

08安那般那六妙門

09龍樹及概論

10定境分析

11止觀詳講與定境

12羅什法師

13四禪與氣脈

14般舟三昧與氣脈

15韓愈李翱

16張商英開悟

16

17達磨四句

18德山與曾參悟道

19馬祖及朱元璋

20靈光獨耀四偈

21一二禪境界

22見戒禁取見

23三四禪境界

24八定的修持

25達磨祖師

26參話頭

27克勤禪師

28峨眉山閉關

29輕安和靜坐經驗

30光厚和洪部長

31唯識和中觀

32中觀與八識

33現量比量非量

34密宗修法及唱念

35八識頌

36洪醫師報告

37楞嚴經真心

38楞嚴世界成立

39楞嚴經總結

40教育和希望

 

 

 

 


【見思惑】

所以我們打起坐來,你看看,初禪,那初禪境界,這個見思惑怎麼去,坐在這裡半天,先不講邪見,這個邪字你不要看錯了,就是斜字,太陽西斜,斜,那個斜,在古音這個「邪」同那個斜,都是同音的,那個斜,歪的,歪過去了,夕陽西斜,這個邪也是對的,邪就是歪,就是偏見,並不是一聽,這個傢伙好邪喔,我們說大概神經病有點什麼了,不是,他有偏,這個路線不正,偏了一點就叫做邪,不是那麼嚴重,當然很嚴重,偏一點,偏一點為什麼那麼嚴重,你曉得兩句古文,「差之毫釐,失之千里」。譬如我坐在這裡,這個,這樣是正的,我這裡只要偏一點,這一邊你拉一條線看,我這裡只偏了一分,你拉一條線到那一邊就不得了了,十萬八千里了,所以叫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偏差一點都有問題,太大了,邪見,我們姑且不談,《瑜伽師地論》,第七、第八卷都給你講邪見,各種見解,什麼唯物論的、唯心論,什麼都有。

 

第二個字我們看看,我們打起坐來坐在這裡入定,縱使你定得很好,身見忘得掉嗎?總覺得有我這個身體在這裡,對不對,這就是身見。所以說你為什麼用功不能得定呢?身見去不掉,身見怎麼樣去得掉呢,安那般那到達了,所以密宗、道家,講氣脈拚命又偏到……,又是邪見,道家、密宗,偏到這一面去了,但是偏的對不對,邪中有正,正中有邪,也對,只要把氣脈修通,身見坐在這裡,只有得樂的境界,身體的只有舒服,忘記了……,舒服到最高程度,沒有身體的感覺了,才去掉身見,可是身體還在不在呢,還在,那麼如果坐在這裡氣脈通了,沒有身體的感覺,而且沒有那裡腰酸背痛,氣脈不通,喉嚨哽到,兩腿發麻都沒有了,這個身見去掉了,就在你的座位上,已經到達天人境界了,對不對,是身見。

 

身見去掉了以後,還有邊見呢,什麼邊見呢,有些人,我常常幾十年碰到有些同學用功用得很好,我一看,你這幾天不錯啊,老師,這幾天我敢來見您,真不錯,怎麼樣,清淨,空,我說,對,看你樣子很不錯,空得很好嘛,好,我說,你知道空嗎?當然,我說,那早不空了,你還知道有個空,那還叫空嗎?而且我知道你那個境界,空到多大呢,這樣大,不過這樣大而已,你沒有辦法同虛空合一,理念上有,思想上有,境界上沒有,這要境界的,所以有邊見,你那個「空」,空到那麼大,你再進步一點,不過空到禪堂那麼大,再把禪堂打破了,也不過廈門那麼大,小小的沒有什麼,再把廈門那麼大打破了,也不過福建那麼大,況且都做不到呀,所以都有……,所謂「邊」不只是這個比方,或者認為空的境界就到了,這個時候我一片光中很舒服,執著了這個,抓住,落在這個上面,就落在邊見上去了,

 

你們要記住,小乘也好,大乘也好,念佛也好,參禪也好,修密宗也好,三個字一定要記住,儘管般若給你講無相,硬要記住,有相,境、行、果,修行離不開這三個字,一定有它的境界,所謂「空」,空有空的境界,有也有有的境界,行就是行為做到,行就是做到那個功夫,才得那個成果效應。境、行、果。不管哪個方面一定做到,所以邊見是如此,所以邊見落邊,或者落在斷見,或者落在常見,這都屬於邊見

 

你曉得我們學佛,經常最難辦的,還是下面兩個更難弄的,你看到容易,你們答案學佛學,考試都考了,見取見,好啦,我又來了,請問怎麼叫見取見?秘書長!怎麼叫見取見?現在我告訴你,我們不要逗到玩了,上一個「見」字,就是剛才講的,邊見的見,什麼叫見惑的「見」,主觀成見,見取見,譬如你學了佛,我學了唯識的,或者我學了俱捨的,我學密宗的,我學淨土的,我學禪的,這個見解,把自己認為只有淨土才對,只有禪宗才對,只有密宗才對。這個見解「取」抓得牢牢的,主觀成見形成了,然後,哼!他們幹什麼,南普陀禪堂在打七參禪,喂,對不起,我不去,為什麼?我學淨土的。不行!我是學密宗的。或者你們聽到密宗的,那不去,那是男女雙修的。見取見,那個成見抓得牢牢的,「取」就抓得很牢,這個見解很難破掉,

 

所以你們打起坐來有時候,你以為初果初禪定到二禪定那麼難啊?其實有時候任何一個人,初學的,越初學越容易,剛剛學會盤腿上座,那個境界已經到達了。可是呢,不會,如果我們說你已經到了,哎呀,不會的,那麼容易,學佛那麼容易,你亂講,他被「見取見」困住了,所以學了唯識的,學了那個法門,通通不能瀟灑,不能學佛一切等等修行,不能「入乎其內是出乎其外」。要跳得進去,要跳得出來,「見取見」是這個,所以你想看我們打坐,隨時功夫不能進步,就是隨時犯了,這個「犯了」都是心理思想行為的範圍。

 

還有第五個是什麼,戒禁取見,是什麼呢,這個不對的,戒禁取見,哎啊,這個不對的,

 

【梁武帝請吃飯】

譬如,我們講普通的行為來講,「過午不食」,這一條戒很嚴生囉,你翻開佛教的歷史看看,《佛祖歷代能載》上面,歷史上都有,梁武帝非常信佛是皇帝,有一天梁武帝發心打千僧齋,請一千個和尚吃飯,他來請吃飯,皇帝請吃飯,這一千個和尚不管名僧、高僧、矮僧、胖僧都來了。一千個僧都來了,等到吃午飯,因為過午不食嘛,過了十二點多了,皇帝沒有到,大家不敢動。皇帝一到一點多了,過午了。要守戒,怎麼辦?一位大師出來講話了:「皇帝是天子代表天,皇帝剛到就是太陽剛當頂,吃飯!」

 

就破了戒禁取見了,對不對?等於我每天都施食,我的施食有時候忙的時候,上午也施食了,人家說老師啊,施食不是佈施餓鬼吃嗎,要夜裡啊,我說那一邊是半夜,你要法界眾生都吃到你的,美國那一邊還是半夜呢,歐洲還是下半夜,一定說這裡亮的,你還只施給我吃啊!這裡亮那邊正是夜裡,時間那有定的?「法無定法」,所以戒禁取見,你要「入乎其內,出乎其外」。

 

這五見破除,所謂見是什麼,你的思想裡頭,這些教理受進來的見解,怎麼把它道理懂了以後,道理佛法變成自己的營養品,營養吃進來,在胃時頭要消化,消化了變成你自己的營養。你們結果把這道、佛一大堆學問,學進放在腦子、胃裡統統消化不良啊,因此打起坐來,上面打嗝,下面放屁了,消化不良了,所以定就得不到了。

 

剛才講到見思惑,這個見解上的把自己惑,迷惑的惑,我們再把它白話又白話,想一想,聞、思、修、慧,什麼叫「迷惑」,把自己困住啦,把自己綁住了,思想,這就懂了嘛,我們教務長不曉得怎麼教你的,惑呀惑的,不過教務長也是受害者,他也當年聽得惑呀惑的,惑了半天,歷代都那麼教的,不是他一個人,沒有錯,他盡心盡力了。碰到我這個人不守規矩的,惑呀惑的,惑了半天,自己搞不通,惑個什麼東西呀,這個惑怎麼去把它惑掉,「惑」者,你看中國字怎麼寫的,「或」者,那個「或」字有這個心思,你就懂了嘛,或者有這個心思,我把「或」字拿掉就不要這個心思就對了,這不是簡單明瞭,這樣叫調皮還是叫聰明呢?不要學佛學得笨字上面加個蛋,那多痛苦呀,蛋還好,變成臭皮蛋了更糟糕了,

 

所以戒禁取見,在印度很多,有些非這樣才能成道,這個是犯戒的,這樣不可以的,所以台灣有一度有個教,新創的教派叫「鴨蛋教」,雞蛋不能吃,犯戒的,鴨蛋可以吃,所以叫「鴨蛋教」,這樣嗎?所以,戒禁取見,你看大宗教,伊斯蘭教、回教就不能吃豬肉的。我們知道,所以我當年也吃了七年素啊,吃了七年素啊,你現在問我吃葷還吃素,吃葷,真的吃葷嗎?我比你們吃素還吃素,不吃,這個吃素吧,你們以為吃素不殺生。那個呼吸,鼻子來去都在殺生,空氣裡頭多少生命呀!到你鼻子就死掉了,你不殺生,真的做到不殺生,氣住脈停當然不殺生。

 

你看伊斯蘭教,像我們當年吃素的時候,跑到街上,沒有地方吃了,沒有素館了怎麼辦,跑回教館子吃素,回教館子除了豬肉不吃以外,那個素菜真素菜,一進來到回教館子有規矩的哦!你不要說你這裡不賣豬肉嗎?他就殺掉你,一進來,素的啊!對,我們素的,牛肉他是認為素的,你等於到了西藏一樣,吃葷,小魚不能吃!吃小魚,大家討厭死你,這個傢伙不信佛的。因為一筷子夾來好幾條命,幾十條命都到你嘴裡去了。大魚他吃!一條大魚,大家對不起他,欠他的命,來生度他。我們大家都有份,這些都戒禁取見。

 

所以你碰到回教的朋友,我的各宗教朋友都有,回教的「阿訇」,回教的法師叫阿訇,他們跟我倆很好,非常感謝我,伊斯蘭教教義很好啊,我幫你印出來,他們沒有這個書了到台灣,我交給他們印了,各有各的好處嘛,眾生有個方向,有些人要時跳舞廳,有些人要進賭場,有些人要上廟子,有些人要到教堂,有什麼關係呢,你到台北有一條街叫什麼華西街,這邊是教堂,這邊是妓女館,兩個對門的,你管他呢,一個要到這邊,一個到那邊,隨便他去嘛,我講的就是那麼土,那麼難聽,就是要你心理解脫,不要被見思惑困住。回轉來講我們修行靜坐,你坐在那裡,不要給見……

 

見惑容易去,所以見惑什麼時候斷呢?見道就斷,幾時見道呢?知道了,格老子不聽這一套,就見道了。

思惑就難去了!入胎的時候,前生就帶來的,思想裡頭那個成份,很牢固在裡頭的,這五個難辦了。修道才能斷,怎麼叫修道才能斷呢。你把兩條腿盤起來,天天在磨,檢查自己心裡頭這一點貪瞋癡慢疑。

 

名貪利這是欲界的貪,貪字太多了,譬如抽煙喝茶,我有了這個癮,放不掉解脫不開,被貪字困住,等於有些同學,老師呀,我名利都不要。你要什麼,要清高也是貪。細起來就那麼細。這個心理狀態,所以貪瞋癡慢疑...譬如有些人走路動作,喜歡這樣喜歡那樣,身體上從娘胎來,前生帶來的種性,他就有這個習氣,這個習氣怎麼樣能夠解脫,貪非常難,抓得很牢。

 

:有脾氣,瞋的,你們現在有沒有瞋心,有恨誰沒有?你都沒有,大瞋心沒有,小瞋心有,隨時有!我很討厭,正在這裡打坐,這傢伙咳嗽妨礙我的清淨。雖然不發脾氣,心裡頭等於...昨天有個小孩七歲,在這裡跟我說話給我聽,我坐在那裡聽他說話,說達摩祖師,講得真好,他尤其那個講到那個達摩祖師跟土匪倆打鬥的,他個發音真好,他……媽……的,你說他那個孩子講這句話心裡有瞋心沒有?沒有!可是我們坐在這裡,有一個人打坐,坐得最好的時候,正好定得很好,旁邊一個人傷風了(學咳嗽聲),我們雖然沒有“他媽的”,至少有“媽的他”了,這一點就是瞋心,習氣之難去也,

 

或者我們自己有個見解,有一件事情,對某一個人要做,告訴他你能夠幫個忙,那個人說我不幫忙。我們對他很不舒服,也是瞋心。不過瞋心好辦,貪難了,貪瞋癡!

 

」就難辦了,跟瞋貪兩個一樣,上海話,頭腦不靈光了,這個見解隨時不清楚,這就是癡!怎麼跟你講也不懂,這就是癡。智慧不夠,腦筋不通,就是癡。

 

」更厲害了,你們看過魯迅寫的一部小說沒有,叫阿Q,看過沒有?你看那麼……像我們當年在鄉下出生,就是有這些人隨時看到的,白癡!那個白癡一點用都沒有,或者又殘廢,你看魯迅:「人家都欺負他,因為看不起他白癡,半個白癡一樣,然後打他一下,當然他難過哦,心裡還是有瞋心,但是他又打不過人家,自己摸摸,他媽的,不要緊兒子打老子,自己還是老子,他不過是兒子,可是挨了揍了,也還不了手,他媽的走開了,兒子打老子很安慰」,你以為

 

這個心理是我慢,人總有個我慢,你看天下人!搞了半天所有的錯誤,格老子他錯了的不是我。走路碰到人家,他錯了的不是我,怎麼搞的,實際上我碰到他了,對不對?這就是我慢。我慢是隨時有,但是我說,人家說那個漂亮不漂亮,世界上最漂亮是什麼人,你曉得嗎?自己。再長得什麼……鏡子裡越看自己越漂亮,並不是別人,我慢!所以我常常說,我是愛吃的,做菜這些同學,每個同學,東南西北菜都吃了,我吃遍了天下菜,我說哪個人菜做得最好,我的媽媽的菜最好,為什麼?我從小吃慣了,你管他做得好不好嘛,對不對?所以哪個人菜做得最好,媽媽的菜一定最好,習氣養成的,慢慢的~

 

【唐太宗  李世民】

「我慢」之難去,我大概舉一個例子,你檢查自己的心理,這個就是修行,人人有我慢,所以你說那個人很驕傲,看不起人,所以我昨天跟你講,每一個皇帝,依我看來歷史上所有皇帝,都犯一個自卑感的毛病,每個領袖都犯這個毛病,有自卑感。只有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有一個領袖,自卑感比較少的是唐太宗,因為他的出身不同,而且他樣樣高明,他就不太自卑了,所以他的政治那麼好,他的行為是亂七八糟的啦,你講李世民的那個行為,男女關係,什麼關係,都是亂七八糟。但是歷史上,因為他的功勞太大了,這些壞處都不提了,都提他的好處,他真的好處比一般皇帝好得多了。

 

你看唐朝,我們講中國文化唐朝,詩詞歌賦、文章政治樣樣好,就是他老兄好。你講詩,唐朝的詩最發達,由他手裡開始,他的詩作的最好,你說寫字嘛,你看我們講寫字的書法家、名家,顏柳歐蘇都出在唐代。唐代真正寫字寫得好的,唐太宗啊!可惜,現在他的字一個字找不到,由下面,「上有好者,下幾甚焉」,

 

所以領導一個時代要轉輪聖王,那個「上樑不正就下樑歪」了,越歪越厲害,這個道理,所以我慢。

 

這個「」字更多了,你們修行、打坐其實你們年輕人一上路很快呀,經常有碰到呀,為什麼不能得定,為什麼不能成道呢,因為自己沒有那麼容易的啦,念佛吧!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要念得一心不亂,明明一心不亂了,自己還在懷疑,這個不是吧?對不對?所以這個疑呀,決不相信自己了,人很可憐有時候連自己一點信心都沒有,不但懷疑別人,懷疑自己,懷疑一切,常常你看到有些事,普通的事,你就懂得佛法的道理。自己吃飯,吃飽了沒有?自己對自己,吃飽了,我還不知道,好像飽了。這句話他已經在懷疑自己了,是不是,對不對?不要懷疑我呀,我問你對不對?

 

所以貪瞋癡慢疑是多生多世習氣上帶來,這個惑業要修所斷,見惑是見斷,見道就容易斷,所以到初禪、二禪境界,你功夫做得再好,你在功夫,這個功夫就是境界了,剛才三個字“境行果”,功夫是境界了,你那個境界來了以後啊,你不要刻意去檢查,自己自然會檢查,你靜極了自己看得清楚,把心理這些狀況拿掉了,證一個初果羅漢有什麼了不起,隨便買一個蘋果吃吃也可以證果嘛,對不對?吃了一個蘋果,我就證果了嘛,加強自己的信心,把這佛法的見解搞清楚。

 

所以第一個我們上座,不管為什麼,把身見趕快拿掉,至於坐定起來不能夠,幾個東西習氣把你困住,除了佛法所說的這幾個以外,我現在講科學修行給你聽,我們坐起來為什麼不能得定,為什麼?在科學的世界裡頭,幾個東西很難去掉,你見道也難斷,是修道也難斷,時間觀念,一個空間觀念,這一坐起來,我這個位子不好,還有些修道的人,一定早晨向東方,是生氣方,五行六氣,一定東方,哪裡不可以打坐啊,

 

我以前在四川,在遂寧有個和尚有道,有神通叫瘋師爺,人家都說他是神經病的,他在那裡打坐,他的禪堂就在廁所上面,不是現在的廁所,下面好多眾生啊,那些廁所啊,蛆蟲啊,臭得不得了,我們拜他,是跑廁所上,給他磕頭的,

 

所以我們不要給空間觀念,一定選一個清淨地方啦,一定對一個方位好的打坐,坐在那裡已經被這個習氣

 

第二個時間觀念,好像已經三十分了,然後兩個腿搞慣了,你坐了三十分一個鐘頭的人,要多一分都不可能,都給時間觀念困住了,生理上習氣,已經給時空兩個觀念把你困住了,困得很厲害,這一個「困住」就是身見了,身體的觀念感覺狀態,所以你坐在這裡覺得……

 

所以你要懂得佛法了,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在小乘的經典《阿含經》上面教你,我們念頭有個念,修行的法門有十念法,十個大原則方法,大原則基本的,哪十個呢,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佈施、念天、然後念安那般那,念出入息,念身、念休息、念死,隨便你修那一個法門,都可以成道,這十念法門,包括了一切,包括了禪宗、密宗,等等……知道嗎?

 

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施就是佈施,佈施是什麼佈施呀,打起坐來念什麼佈施呀,一切放下,連身體都丟開了,就是達到內佈施嘛,這就懂了嘛,那麼我們修白骨觀的人,假使上座修白骨觀,覺得自己這個身體,這個胖胖的身體,我的肉,我的腸子,什麼都拿掉給你這些眾生餓鬼來吃吧,我死掉了,給你吃吧,統統供養你們,你們吃飽了就好,我們來生再結緣,這就是修白骨觀的,修不淨觀的修法,這就是施啊,念施。念安那般那念出入息也是這個方法,

 

念身,身是什麼,三十七菩提道品怎麼說,念身什麼呢,「念身不淨」,這是小乘法門,那麼我們說修氣脈,那不是念身不淨了,念身是淨的,都是念身法門,

 

念休息,什麼是休息啊,就是禪宗所講「放下」,一切放下了大休息嘛,所以密宗有個大法門,叫做「大休息」禪定,你真放下了完全休息,你管他昏沉也好,散亂也好,格老子坐在這裡休息了,你能夠盤腳坐在那裡休息三天三夜,我就看到你頂禮膜拜了。

 

最後一個念死,隨時做到的,所以我們上座我說呀,佛說的十念法,你們為什麼打坐修行不能得定啊,因為你照佛法辦,兩腿一盤一上座,第一個倒轉來,念死,我現在死掉了,算了,媽媽父母給我生下來這個身體,我就丟在這裡不管了,心念就空了,這一陀幾十斤肉,不過是媽媽屙的一個大便一樣,這一陀大便就擺在這裡不管了,哪裡痛,哪裡……這個受陰,色受想行識,這個感覺狀態,我就隨時來就拿開了,那不是很好嘛,如此去做,初禪二禪禪定的境界不難,容易做到。TW:只是境界不是果位...

 

我這些講法,你查密宗、顯教經典上找不到的哦,但是我每一句話都有根據。所以啊,禪宗祖師有幾句話講話不根據經典,你以為禪宗祖師亂講的,語語不離經典,有所根據的,不是亂講的。亂講就是魔說了,「語不離經」啊,不過我在經典所根據告訴你,貢獻供養給你們諸位,這樣的透徹的經驗的道理告訴你了,你就修持容易上路了,就是這個道理。

 

各人自己打坐啊!不要我一開口講話,兩個眼睛瞪開,看著我,好像看電視上的廣播員講話一樣,你心統統散亂了。我這樣做,也同時就是給你們練習。真的一個修行修定的人,任何環境都做到不受干擾。那麼我現在為什麼這樣做呢?我是趕時間啊,不夠用,所以喉嚨不舒服也不管,什麼都不管,學佛者當如是也!這個身體屬於大家的,要用完了就拉倒,這就是捨,慈悲喜捨的捨。佈施出去,供養出去,以身供養,把自己身體每個肉,每一個細胞都佈施掉,以這樣的精神才能說是修行。我還做不到,不過那麼吹而已,

 

現在我這裡堆了很多條子問問題,我們過去的禪堂打七,人有多有少。大部份那個時候,我像這樣主持一個場面,我已經十幾年不幹,不願意搞這個事,因為每一次七天搞下來,有多少人,我要每一個眼睛每一個心理,都要灌注到每一個人的一切。所以七天一搞下來,我一定是大病一場,現在年紀大了,怕了,不幹了。這一次來是偶然玩玩,重玩玩。所以有些老同學,老師啊,你願意去啊,行嗎?他們擔心得不得了,所以這一班老同學在旁邊一下要同我吃這樣,一下要喝那樣,就怕我這裡就涅一個槃就走了,叫做涅槃,那不得了。所以他們很擔心,你們不知道,我自己也不擔心,管他呢!捏盤也好捏碟子也好,捏杯子也好,不管了!上了法場還怕殺頭?那有什麼辦法,誰叫你學這個東西啊!

 

所以以前人少一點,差不多有時候一百把人。像我們每天晚上我上了座,兩腿一盤,小參聽報告。每個人自己報告一天的心得,他講的佛經也好,放的狗屁也好,我都每一句每一個字要聽完,聽完了要答覆,這個叫小參,解決問題。大小的小,參究的參,這次我不敢了。為什麼不敢,人又多,諸位程度又參差不齊啊,所以我決心不答問題了,只講給大家聽,你自己解答問題。可是呢,我手頭還是有許多條子問問題,又捨不得,所謂捨不得啊,扔了!

 

現在我趁這個時間答,不過你們寫條子不是這樣寫法,我還接到幾個條子,就是看了很生氣,瞋心就來了,沒有受過教育,名字都不寫,好像下一個條子,老子下給兒子一樣,我是你兒子啊?寫給兒子嘛,下面還要寫一個父字,爸爸寫給你的。沒有受過教育,沒有文化程度,所以撕掉了。這也是個教育,就給你撕掉了,送給另外一個先生去答覆你,那個先生姓字的,叫字紙簍,

 

還有你們問問題,這是打七了,要曉得主題嘛!你問現在講得是什麼嘛!你學的聽的是什麼?在這個裡頭問問題。超過其它的,你等我在別的地方講別的課的時候,你再問嘛,我是學得觀音菩薩那個千手千眼,一個手裡頭有一個眼睛,亂七八糟的東西多了。講別的,你問別的嘛,講佛法問佛法嘛。結果問佛法,你問我怎麼做小偷的,那怎麼……唉!來不及了,不是這個本題啊。

 

現在趁這個時候,我看看有些可以答覆的答覆,有些也許我不知道的無法答覆。

 

有一位同學寫個條子問我問題,他說你講的法門是不是道家、仙家所講的性命雙修的金丹道?

問題問得很好,問得非常不好,不曉得你是學佛還是學什麼的,有書本都擺在這裡,我講的什麼東西還有錄音呢,還有錄像呢,都擺在這裡,這幾天每一點動作都擺著,說的什麼內容自己都沒有搞清楚,你講的法是不是仙家的性命雙修啊,你說我剛剛給你拿的是什麼書啊,是不是仙家的性命雙修呢,你不曉得聽到哪裡去囉。你看過性命雙修的書沒有?

 

我告訴你,性命雙修是道家的。是宋朝以後,元明之間所提出來的問題,也對,性命雙修,道家的術語批評我們佛家的人,學佛的人也批評一般修道的人,「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道家的話,你們要記就記嘛,心裡又想記,這不是矛盾,最好吧,用意識去記,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但修祖性不修丹,萬劫英靈難入聖」祖宗的那個祖,這是宋元以後,提倡性命雙修的講法,他批評一般學佛的人,禪宗也好淨土也好,是只修性功,只講心理方面的,明心見性心理方面,但修祖性不修丹,不煉丹,所為丹,就把身體煉健康,身體修得長生不死,就是丹道,但修祖性不修丹,萬劫英靈難入聖。充其量,死後,中陰身的這個陰神不散,沒有辦法達到真正的成佛成仙的境界,沒有達到聖人境界,這是批評佛家的。

 

一方面他又自己批評道家的,只修命,只曉得把身體用氣功,修氣脈,吃藥、煉金丹修得長生不死,只修命不修性,對於佛家的心性之學沒有搞清楚,此上修行第一病,還是不對,因此呢,主張性命雙修,

 

那故事多了,假使你們這裡今天是道觀,是白雲觀也好,張天師的道府也好,我今天來給你主持講的道家修仙煉丹之學,就不同囉,就另外講法,那就不講佛家了,因為你道家不懂佛家了,我是每一家都做過他的乾兒子,隨便那一家的家裡事,我大概都知道,可以亂講,你不行啊。我現在給你講的氣脈什麼,用佛家密宗,也引用道家是為了你學佛真正的修定,不但修好了法身清淨,也修好了報身圓滿,這個法門,那麼根據的是什麼呢,拿來佛說的入胎經,再加上這兩天講的《瑜伽師地論》,給你提綱要,

 

《瑜伽師地論》,我的媽媽,一百卷啊!你看四厚本,我還特別為了你們叫台灣趕出來,一個電話到台灣給一個老同學留守台灣辦事處的,《瑜伽師地論》立刻印,我到廈門要用。噢,是,印多少本?我說大概幾百本啦!印了以後這位同學很快辦事,立刻印好,就趕快裝運送到廈門,你看人家都是菩薩發心。然後打個電話,老師!都印好送廈門。我說多少錢啊?四萬多。我說你怎麼不告訴我,我叫你影印一下,一點點嘛,你何必全部印呢?反正既然印了,做功德全部給人家啦!

 

我一聽,這一棒打我也打得蠻好。好好……阿彌陀佛,功德無量啊!這一部書一百卷啊,也是唯識法相學的大宗啊。

 

楊仁山居士,歐陽竟無居士,包括太虛法師,太虛法師也是楊仁山居士的學生,歐陽竟無大師也是楊仁山的學生,後來的熊十力是歐陽竟無的學生,當然我沒有見過楊仁山,那是前輩啊!歐陽竟無我們熟的,熊十力是歐陽竟無的學生,王恩洋也是歐陽竟無的學生,這些都是唯識學的大師哦,那個太虛法師要去跟歐陽竟無,兩個人還是同學師兄弟,要討論「法相」,那個歐陽竟無先生脾氣非常大,太虛,他有資格跟我來談這個,就拒絕了,我們都笑他,怎麼那麼「我慢」呢?講這些~

 

所以現在給你們《瑜伽師地論》,沒有講什麼性命雙修。講金丹大道,你不曉得聽到哪去了,叫牛頭不以馬嘴。不過如果你看到性命雙修,你想做參考,你有這個本事,不要走錯了路線。你們可以做參考,那你應該看過道家一本書,比較靠得住談性命雙修,接近於佛法相同的叫《性命圭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